全国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资    源
  • 资    源
当前位置:查字典高考网>高考总复习>高考政治知识点>高三政治考前回归书本(必修3、4)

高三政治考前回归书本(必修3、4)

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15-08-17

必修3文化生活

1.文化与社会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给予经济和政治以巨大的影响。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A、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竞争靠人才,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科技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B、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和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侧重于怎么办)

2.文化对人的影响

(1)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注意区分)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

(3)说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健康、先进文化)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多样性

(1)主要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没有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五彩缤纷的景象。多元的世界文化使人类的精神领域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②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4.文化的传承

(1)文化的继承性。

传统文化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2)继承与发展。

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特定功能。

5.文化创新

(1)为什么: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怎么办: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因此,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克服两个错误的倾向。

6.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区分)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加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启示。

①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各民族文化根源于中华文化,它与中华文化之间是个性与共性、叶与根的关系。

启示:各族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发展弘扬中华文化,以文化为纽带,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实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4)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拓展)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青年学生:①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

明才智。

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③培养创新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

(5)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有什么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7. 中华民族精神

(1)是什么: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中国统一。

(2)为什么:意义。

[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重要性]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怎么办:途径。

①要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做到以我为主、洋为中用。

④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8.走进文化生活,作出文化选择

(1)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及原因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3)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正确引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热点对网络文化的监管)

9.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本目标、核心的、本质的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科文卫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青年学生尤其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中。(怎样)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灵魂、主题、精髓、基础

②意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3)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回答大问题要主线条)

10.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是什么(基本内容)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选择题明确)

(2)为什么: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这是因为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3)怎样:

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A、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B、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

C、为全体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②处理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A、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

B、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C、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必修4生活与哲学

一、关于“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点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

3.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二、关于“辩证唯物认识论”的知识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区分)

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重视实践,参加社会实践。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

1.联系(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发展(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矛盾(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包含两层: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3)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要求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7)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4.辩证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实质就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四、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点

1.社会历史观(社会发展的规律)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2.人生观、价值观

(1)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

①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相对性)

(4)人生价值的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① 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 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 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B、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注:哲学复习注意范围和用语的准确。

【高三政治考前回归书本(必修3、4)】相关文章:

高三数学复习: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高三语文复习:中学文言常用实词说解

高考冲刺时间如何打赢考前心理战

高三数学预习材料:导数与微分

08高考地理复习:用假期进行知识维修和加油

高三物理复习:由“嫦娥奔月”看天体问题

高三 一个美好的回忆

高三期末考试也是一场心理战

2015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高考政治知识:文化的反作用

[标签:高考,政治,复习]

网友关注

2011年填报高考志愿必须注意的五大关键问题

填报指导:北京家长更要重视高考志愿的研究

高考必备:高考志愿填报常识200问答

2011年高考志愿填报:方式不同 技巧各异

志愿专家王明祥解读:选择大学的思路和理念(二)

考生注意:各类色觉异常都有不能报考的专业

考试院提醒:填志愿要有落差 招生简章务必看清

平行志愿最怕考生“不服从调剂”

考生落榜三大原因解析 填报不合理是主因

报考技巧:谨防高考志愿填报的几个误区

选专业不可盲目跟风 “生僻”型更易成潜力股

三所小语种高校招生信息梳理及填报对策

报考指导之怎样正确参考高校历年录取线

“尴尬分”志愿怎么填 专家帮你忙

高三家长应做的寒假作业:帮孩子分析一下专业兴趣

五大实战技巧助你把握高职录取机会

高招专家详解:平行志愿投档录取5种情况

专家答疑:专科一批专科二批有何不同?

2011年高考志愿填报胜经之快速入门200问答

志愿填报之挑大学:透过“大学排行”看择校之道

2011年填报高考志愿关键问题一:大学的选择

教育专家详解2011年高考志愿填报四大原则

志愿专家王明祥解读:选择大学的思路和理念(一)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

志愿专家王明祥解读:选择大学的方法与技巧

高招录取开始骗子伺机而动 见招拆招教您识破伎俩

案例分析:高考志愿填报要规避五大误区

家长最关心的30个高考志愿填报及高校招生问题

2011年填报高考志愿关键问题二:专业的选择

2011年填报高考志愿关键问题五:综合考虑分数、学校与专业

网友关注视频

amc传媒音乐影像 第一季 第598集 西安原创乐队走进英泰青卓 用音乐助力高考学子

老外:外国理科高材生遇到中国数学高考,看到题目狂喊:NO!

最新高考数学全国2第12题视频讲解及答案

高考前必听的5首励志歌曲,《Dream it possible》最能鼓舞人心!

印度美术高考美术联考,考前培训班

【高考英语】七选五解析,不算太难

葛军大爷怒了:高考我出了个小学数学送分题,你们跟我说不会做?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4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二)

这!就是专业 第20集 长沙理工大学—数据科学专业

1000张学生用草稿纸考研专用免邮空白便宜薄演草演算纸白纸本书写纸批发打草a4大张实惠装18k高考数学草稿本

高中信息技术

体育生参加高考,太猛了,第一名是飞起来了吗?

励志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送给高考的莘莘学子,祝金榜题名!

优秀!英语数学双满分,广西“最牛”高考状元730分刷新最高纪录

这!就是专业 第18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广州早晨 2019 山西一高中班主任带学生骑行1800公里去上海

一站到底:高考语文老师上台,穿长衫说Rap,全场笑翻了!

男孩考上理想大学,却因为网瘾休学在家,高中班主任上门劝导

美术联考用纸上海考试模拟试卷纸高考统考纸 4k水粉纸素描纸 速写纸卡纸美术模拟测试试卷纸 美术考试专用纸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233集 考英语用来睡觉,结果仍是高考状元,如今她怎么样了?

这!就是专业 第15集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专业

初二辍学,3次高考落榜,如今却成为最成功的音乐人之一

盘点今年最难的高考数学题

2019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第50集 天津市高考历史三年本科录取排名

北京新闻 2019 5.9万余北京考生今日高考 语文试题鼓励创造性阅读与表达

星闻乐坊 第1272集 张杰的一首歌成了高考神曲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3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一)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47集 高考志愿,令人头疼的数学系,才是专业万金油,毕业后机会多

高考政治一轮:《经济生活》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练习

高中语文知识清单高考语文总複习工具书第5次修订五全綵版五三曲一线科学备考基础知识手册知识大集结资料书参考书导书高一高二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