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资    源
  • 资    源
当前位置:查字典高考网>高考总复习>备考策略>高三备考:小不改则乱大谋 如何校正复习思路

高三备考:小不改则乱大谋 如何校正复习思路

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08-02-12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其实,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习惯使然,但多数时候,我们对习惯的认知却显得漠然,没有发挥习惯的功用和影响力。我们也许没有很好的天赋,但一旦有了好的习惯,就一定会给自己带来完美的收益。

高三起步阶段,同学们就要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任何事情,只要你不断地去强化它,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而能否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则直接关乎你最终的高考成败。

1、改变作息习惯

正确的作息习惯是学习的基础,是获取高分的有力武器,良好的作息时间规律最好从高三起初就开始培养。作息时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高三起到高考前一个月。很多高分考生的作息时间安排是:晚上11点入睡,早上5点起床,中午小憩20~30分钟,保证下午可以有充沛的精力继续战斗,而学习效率高的同学晚上很少有超过12点入睡的。这个时间安排是相对合理的。然而很多同学的学习时间安排却是:高三起初的近一年时间,晚上睡眠时间充足,而越到最后,越发现自己需要复习的东西太多了,便增加了熬夜的时间,白天则昏昏欲睡,实际上这是最有碍于成绩提高的。为了避免最后冲刺阶段因感到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而以牺牲睡眠为代价来换取短暂的复习,建议同学们采取“前紧后松”的时间安排,刚升入高三时不妨“委屈”一下自己,在高三的起跑阶段就制定好适宜自身“生物钟”的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以便打出一个漂亮的“本垒打”。第二阶段是在距高考一个月左右,那时同学们才要开始逐步调整睡眠时间,晚10点左右入睡,早6点左右起床。

计划总没变化快,尤其对于自律性较差的同学来说,一下便要调整时间,晚上11点入睡,早上5点起床,简直是“天方夜谭”。实质上,越是成绩不够突出的同学,越要加强时间强度学习。建议同学们从高三起就确立自己高考的年度目标、期中的中期目标和每个月的短期目标。这实际上是学习的目标管理在高三的具体化,有了方向才会意识到时间的宝贵。

高三开始时就要强化学习习惯,你是否曾经定好完美的学习方案,后来却没有付诸行动?这是普遍存在的,你可能因此而沮丧,责备自己是个没有原则的人。其实,你只是没有遵循“72小时原则”而已。所谓“72小时原则”,即在72小时之内采取具体行动,推行你的学习计划,强化你的作息时间。倘若你不这么做,计划被实践的机会则只有1%。因为如果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实施计划,大脑将不会相信你的确打算完成某项事情,所以,须将你的计划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就如同把程序输入电脑系统的内存里,保证电脑正常运行和使用一样。只有这样,你的潜意识才会重视计划,进而逐渐养成习惯。

2、校正复习思路

对于文科应保持着记忆的习惯,英语、语文、历史、政治、地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强化知识的记忆,所以每天都要保证对基础知识的强化。早晨人的思维最活跃,建议同学们从起床之初就开始记忆强化知识点。文科的记忆不需要统一时间记忆,零星的记忆,早上、课间、理科题目做累的空隙,晚上临睡前都是记忆的有效时间。

对于理科应保持做题的习惯,每天都保持一种做题的状态。理科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三日不动必感手生,因此应每天都做一定量的理科题。习题的选择可以是当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上那些对自己不是很难的题目,其目的有二:一是保证对自己已会内容的熟练掌握,二是通过全国试卷增长见识,开阔思路。

解题习惯也是影响高考成绩的一个因素。模拟考试后要思考,是哪些知识以外的原因导致了无谓失分。是选择题、填空题丢分多,还是后面的计算题、证明题丢分多。给自己找出丢分的主要原因,是基础掌握不够,还是解题习惯引起的丢分。倘若自己的大题每次丢分都很多,一考完却又知道问题该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思考自己的解题习惯或解题程序是否有问题。比如,丢分是否与自己解题中缺少画图环节有关系,或是解题过程中缺少明确的文字描述等。这在平时的复习时就应加强避免,以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另一个错误的解题习惯是审题不到位。一是同学们养成了不认真审题的习惯,其直接结果是很多本该做对的题却没有做对,尤其是文科题。针对这种问题,建议同学们做习题时,对所做的每一道题都应踏下心来逐字逐句地读,尤其是做地理题时,很多同学失分的原因是审图不到位,所以同学们就要认真看各种图标,注意审图。审图时首先要读图标的名称,了解图标所表达的主题,然后读图例,找出图标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现象的规律和特点,并分析原因。二是没有仔细思考就匆忙下笔,最典型的是作文的跑题。如果考试时作文常跑题,就要刻意做一下审题训练及审题能力的培养,即看完作文题目后,先用一两句话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将需要的材料简单表述出来,再确定使用的文体,最后口述一遍大概内容。这样几分钟就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审题训练,省时又有效,以后在考场上作文就很难再跑题。这种审题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科目的考试,尤其对于大题的解答,先想出考点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再在头脑中系统分析,也算是“打腹稿”,之后再下笔。这种审题思考方式是避免答题“南辕北辙”的最有效的捷径。

试卷答题习惯,每次考试时剩余20分钟来检查。要想考试既紧凑又从容,就要控制考试流程和时间分配。答题顺序通常是先做选择题和填空题,然后是应用题、简答题和作文,先易后难。通常情况下,读一道题目如果读了两遍都没有一点思路,那么就暂时跳过去,先完成下面的题目,等其他题目做完再来“啃”这块硬骨头。关于时间分配和控制要结合每一学科的特点,落实到每个五分钟。最好预留出20分钟的时间作为机动,才会使考试时间和进程变得可控。

3、修复知识漏洞

近几年的高考失分原因调查显示,失分最多的竟然是基础题的失分,调查得出的最大结论是:同学们拉开分数档次的原因是基础知识的牢固与否。甚至连在550分以上的同学也依旧认为自己的学科能力不到位,究其根本原因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基础分丢了,某些难题做不出是因为基础知识有漏洞,导致最后无以“升华”。

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基础题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主要是容易题和中档题。《考试大纲》对易、中、难试题的比例作了明确表述,即2:6:2或3:5:2,无论是哪一种表述,容易题和中档题都占了八成。语文、数学、外语全卷150分,中低档题约占120分;文综、理综全卷300分,中低档题约占240分。也就是说,高考试卷分数总和为750分,中低档题便占了600分,即基础题占了600分。倘若你基础知识扎实,在理解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地提高了应试能力,那你的高考成绩便可想而知了。虽然每年高考都有一些微调、改革,可无论高考命题如何改革,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变的是命题形式,不变的是学科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理解问题、思考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高考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情景、问题需要考生一一去描述、解决,基础知识就是理解、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工具和依据,离开了基础知识就相当于没有了工具,缺少了依据。基础知识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当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要把“工具”和“依据”重新整合。

各种能力形成的前提是基础知识的夯实,然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科的考查,比如语文的学科能力第一项就是“识记”,“识记”就是指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这是后四项语文学科能力的基础。比如说历史,你需要记忆历史史实,包括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导火线及对这段历史的评价,只有知道这些基础的东西,才能把众多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加以分析、对比、评价,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分析相异点,才能把知识升华,才能联想到这件历史事件与政治的关系,与地理的关系,做文综试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只有基础知识扎实,史实清楚,将已知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史论结合,答题才会到位、出彩。

理科更是如此,其他学科的任何一道试题你要去解决,关键是调动知识,运用知识,为解决试题中的问题提供工具,提供依据。比如数学的《考试说明》明确表示,“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是数学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既全面又突出重点”。物理、生物的第一项学科能力是“理解”,“理解”就是指对物理、生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因此,高三起初的复习要着重以课本为主,对于书中的定义、定理、结论等内容,要熟记且尽量了解其所以然,对不了解的要有标记,以便有针对性地复习。尤其对有些难点的基础知识,不能跳过,而是强化自己去学习。复习基础知识时,要细、准、联、全,便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每个基本观念和主要原理。细,即要分清原理(概念)包括几个层次,明确其核心内容(或本质含义)是什么?准,即是科学性要强,对概念、原理的掌握一定要规范化,要运用比较法分清含义相近及易混易错的原理、概念。联,即要求搞清这一概念(原理)与相关的概念(原理)的联系与区别。全,即要求全面掌握,防止片面性。

4、纠正偏科弱势

墨菲曾说过: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推而广之,你越担心自己因偏科影响成绩,那它便一定影响你的分数。根据木桶理论,决定同学们分数高低的不是强势科目,而是弱势科目。相对来说,有效掌握弱势科目,成绩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同样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强、弱科目上,弱势科目成绩提高的幅度和效果通常会更大。那么,如何分析自己是否偏科,又如何解决偏科问题呢?根据自己以往的考试情况,对比各科成绩,对最差的两门课进行统计。如果每次都是这两门课,或者基本都是这两门课,那么,就把这两门课作为偏科来重点对待。排查偏科原因,是基础薄弱、缺乏兴趣,还是方法不当,是否是对学科的特点了解不清,缺乏框架感、层次感、逻辑感,没有适宜的复习方法等。找出原因才好对症下药,在对学科各个部分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将偏科问题细化,结合偏科原因和诊断结果,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修复计划。包括时间分配、任务清单、方法调整、效果评价等,其中的任务清单最好将所偏学科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具体的任务。另外,复习方法也要及时作出调整和尝试,例如,数理化——题型总结和出题法结合,英语、语文——以写作为导向的复习方法,史地政生——分层分类法等。

【高三备考:小不改则乱大谋 如何校正复习思路】相关文章:

高三自主学习效率低怎么办?

高考复习备考六大经典环节

寒假充电:文科生如何提升数学水准

高三数学复习的“二八四三”原则

考前一个月:名师教你如何冲刺

高考数学如何才能突破120分

高三寒假父母如何做好后勤

高三数学预习材料:导数与微分

高三寒假如何查漏补缺

寒假充电:文科生如何提升数学水准

[标签:复习,高三,备考]

网友关注

岩土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电机与电器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水利水电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城市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钢铁冶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材料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流动力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热能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应用化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化学工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固体力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精密仪器及机械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网友关注视频

高考同学看过来,难度系数三颗星的奥数1

学渣儿子高考,英语选择题全选B!老师通报成绩的那一刻父亲懵了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教授的女高音高考曲目解析课程 第9集 《赛吾里麦》演唱讲解,音乐表现一定要自然流畅

学渣男高考英语全写B,老师给老爸说成绩,老爸直接听懵了!

2019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第50集 天津市高考历史三年本科录取排名

印度美术高考美术联考,考前培训班

高考帮:招办面对面 第55集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这!就是专业 第18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211集 此人高考数学考了0分,因作文写3句话被重点大学录取

励志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送给高考的莘莘学子,祝金榜题名!

2019高考数学第四题技巧秒出答案

【高考英语】七选五解析,不算太难

美术联考用纸上海考试模拟试卷纸高考统考纸 4k水粉纸素描纸 速写纸卡纸美术模拟测试试卷纸 美术考试专用纸

高考政治一轮:《经济生活》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练习

这!就是专业 第47集 江苏理工学院

这!就是专业 第43集 河北经贸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儿子高考英语没考,上了西京交大,老爸忍不了:复读!上清华!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3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一)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233集 考英语用来睡觉,结果仍是高考状元,如今她怎么样了?

男孩考上理想大学,却因为网瘾休学在家,高中班主任上门劝导

星闻乐坊 第1272集 张杰的一首歌成了高考神曲

NBA流言收割机 第6集 神预测?高考数学试题暗示猛龙勇士4

老马讲高考真题第九季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一卷第37题

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会

2019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2019高考·语文试题有亮点 凸显时代主题 厚植家国情怀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28集 高考志愿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很一般,建议慎重选择

盘点今年最难的高考数学题

你高考成绩高吗?这道题目怎能成立?高难度奥数,能不能把你难住

最新高考数学全国2第12题视频讲解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