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16-09-29
我只是觉得中国在教育问题上是比全世界都要严酷的,学生经受了青春期的考验、考试的考验、情感的考验,在三种考验下面被推上了一个极致的危机,所以产生极致的行为。严歌苓
从小说《陆犯焉识》到电影《归来》的光影刚退,作家严歌苓立刻捧出的是长篇教育题材小说《老师好美》,也谈妥了电影改编的版权。作为好莱坞编剧,她现在更多的在干副业写小说,如果有饭吃,她可不愿意当编剧。
为什么忽然跳到了中国教育题材的写作?严歌苓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来自2007年一次和姜文吃饭,姜文推荐给她一则社会资讯:两个高三男生同时爱上了他们45岁的女班主任,一个男生杀了另一个,杀人者被判死刑。这引发了严歌苓对教育状况的关注,她断断续续在北京、安徽等中学采访,发现高考重压之下,产生了一系列的畸形教育、畸形关系。
严歌苓在20万字的小说《老师好美》里,深入师生三人的心灵,试图梳理错位的爱导致误解的错综线索。小说的结尾,她让那位36岁的女教师被报复的学生家属打死了。
在北京单向街的新书发布会上,一个女学生告诉严歌苓,那个女老师是她的班主任,她父亲刚好是那起案件的主审法官。她的班主任被开除后,现在每天打麻将。
好像全班90%都有青春期抑郁症
南方周末:为什么起《老师好美》这个书名?
严歌苓:我失学很早,接触的老师少,我觉得老师是特别美好的职业,也是我特别尊重的一种人。我小说里描写的这个老师,身兼各种女性角色,但首先是一个很美的女性,我就把一声赞叹放进去:老师好美。
还有一些反讽的意思在里面,不完全是歌颂,是一个美的女老师带来一系列的灾难。它有一个很广泛的意义,包括我们对教师的理想,究竟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整个悲剧就是因为这离理想非常远。
南方周末:你是怎么样想起来写教育题材的小说?
严歌苓:姜文告诉我那个故事之后,我特别震惊,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高三学生的困境。我哥哥的孩子高三时,有一次我们谈起青春期抑郁症,我说抑郁症有很多外形上的表现,比如走路爱驼背,眼神游离,思想不集中,她说你这一形容,好像我们全班90%都有青春期抑郁症。这些事情结合到一起,我觉得高三学生太苦了。我联想到事件中的学生,为什么在这种强压下会对一丝温情或者一点似是而非的女性关怀,会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以至于发生杀人这样极致的行为。
南方周末:你看了那则社会资讯之后,有没有到那地方去了解那件事发生的真实情况?
严歌苓:我不愿意被这个故事框住,有一个启迪我,让我警醒的故事就够了。本身的故事情节会影响我深入虚构。我有一个基本道德,如果我采访了当事人我不会写,会觉得自己有点害人家,我不是一个记者。人家如果把很心里的秘密告诉我了,我会很为难,究竟用还是不用?
真实事件中,是一个公务员的孩子把一个开公司的人的孩子杀了。杀人者的父母之前是离异了,也是极缺母爱的。现在很多情况是母亲变成虎妈,不知道是爱什么,爱她心里的一个厚望;要不就是缺席,心在身不在。我很多朋友都是在外面忙得不得了,家里条件很好,但孩子就在家里跟着保姆吃方便面。钱成了一种爱的代用券。这方面西方的父母做得很好,他们都是亲力亲为。
很难知道学生们最心底的秘密
南方周末:为写小说你做了哪些采访调查工作?
严歌苓:我看完这个故事,第二年开始写,先在北京采访了一个学校,后来我哥哥帮我联系了我侄女读过的重点学校,她的班主任是当地最好的语文教师。我通过跟他和一群教师座谈,越来越觉得我对高中的生活了解不够。写了大概有三分之一就不敢往下写了。
理想状态是我能像家长跟学生一样接触,或者像普通教师和学生接触,但不可能,有一个学校竟然跟我说他们学校是保密的,不准人随便进去看。
南方周末:一般学校都很难进去。
严歌苓:我就必须通过一些朋友(介绍),学校说严歌苓来我们当然很欢迎。但整个学校已经做了准备,不是我随便闯进一个班,坐下来就可以跟学生聊。学校组织了好多座谈,让你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
我私下跟学生建立了一些网络通信,他们说在北京的学生是非常幸运的,压力没有其他城市的中学生那么大。其实这些北京的中学生每天已经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了。一个青春发育的孩子,如果得不到适当的睡眠,会影响他对世界的看法。
陆续我又在其他的学校做了几年采访,跟考上大学的、没考上大学的以及职业学校的学生做了一些交谈,觉得只能这样了,就开始写了。基本上还是本着我对目前教育状况的一些思考,大部分是虚构的。完全的丑陋我写不出来,有人评价我是绝望的理想主义者,我还是企图在人和人的关系里找出情有可原的地方。
南方周末:你每次到学校有多长时间?
严歌苓:也就两三天,第一个学校时间长一点。一个教导主任讲了学生去咨询心理医生,咨询师说现在这些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撒谎,他找心理医生本来是想解开他的一些心结,但实际上却并不会讲真话。中国的孩子从小都有防范意识。
我有一个美国的朋友小时候受到性侵犯,她在推特上面写:上帝就是一个小孩的性虐待者。她的那种勇敢的程度,那种鲁莽、直接,让我佩服。但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很难知道孩子们最心底的秘密。
南方周末:这几年接触学校,你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严歌苓:最大的问题在高中的最后一年,甚至高二下半年起,全部在背考题,背完又报复性地遗忘。让一个高中生天天背,他对教育不反感透顶了吗?我有一个好朋友是德国老太太,她说孩子天生有求知的热情,你让他感觉到学习是一种苦事,这就完了。
南方周末:你小说中写到被害的学生总是失眠,这跟你采访得来的真实情况一致吗?
严歌苓:失眠的很多。为了帮助考试,民间卖很多药,这些补脑的东西是让人兴奋的,把孩子搞得病态兴奋,很多孩子从不够睡到最后睡不着了。我年轻时,就是从不够睡忽然变成一个失眠者。
有认老师做干妈、老师认学生是干儿子的
南方周末:据你了解,现在中学里的师生关系是怎么样的?
严歌苓:现在的师生关系中,有很多是学生都不尊重老师,给老师起很多外号,关系比较对立。学生跟我通信的时候把他们聊天的内容给我看,虽然写的都是中国字,但我不完全能懂他们在说什么。现在孩子独立意识很强,又是有网络这样的私下沟通,我觉得他们已经形成了新的族类,你不懂他们的语言系统是无法跟他们沟通的。
我看的报道里,有认老师做干妈的、有老师认学生是干儿子的。这就是整个社会的大调侃、大调情造成的,见了谁都是美女、帅哥、哥哥、姐姐。这些表面亲热的后果,是他作为个体,似乎一切都是从一个大家庭、一个裙带系统派生的。作为独立个体所背负的责任,也就被模糊了。
你说这个老师是他们的情人、大姐、妈妈、班主任,通通包在一起,成为一个我称之为雌性的动物,需要她做什么的时候她就是他们的什么。师不师,生不生。
南方周末:师生恋这件事放在今天这个语境下,有什么特殊性?
严歌苓:中外古今都有师生恋,但没有一个是像我们今天这种在教育、高考的高压下面。我的理解和设计是,两个已经苦极了的小战士,极度需要一个后方的人给他舔舔伤,给他一点能够切中痛处、挠到痒处的关怀。但是没有,他们内心是孤独的,又在背水一战高考,只有这个在他身边的老师是所有温情的化身。
孩子在青春萌动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荷尔蒙忽高忽低,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他自己都是不能控制,对于种痛苦我们应该给予认同。
中国在教育问题上又比全世界都要严酷,学生要经受青春期、考试、情感这三种考验,正是在这三种考验下,被推上了一个极致的危机,产生极致的行为。
南方周末:你写的女教师的形象,好像是牺牲自己去维系这样一个病态的关系,害怕影响他们的高考。
严歌苓:我去搜索了整个故事,所有的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她是个优秀教师,从来没有缺过一天勤,得过很多优秀教师的荣誉,她的两篇教育论文都发表在权威的刊物上。从教师这个角度上来说,她是一个有才华、有能力而且尽职的老师。
南方周末:为什么你让这个女老师最后死了?
严歌苓:我觉得死还是比较美的,她自残,觉得无可挽救。
我当然不是把女班主任作为英雄人物来设定的。这是个复杂的人物,她产生了负面功效,但出发点又都是正面的,是情有可原的。她的复杂性在于她对自己身份界定的模糊和伦理道德观的模糊。她是个可怜可爱又可恨的复杂人物。她原本是个很好的老师,除了照顾学生的学业,还十分关注他们的课外生活。但她不该在与男同学的接触中迷失了自己,模糊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条道德线。一旦跨越了道德的鸿沟,悲剧便发生了。
【严歌苓眼中的中国教育——青春残酷】相关文章:
★ 6月2日家长必读
★ 2010家长必读:500分左右考生的家长着急不如改变自己
★ 7月2日家长必读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479集 河南叛逆高考生,写下8000字批判作文,现状如何?
美术联考用纸上海考试模拟试卷纸高考统考纸 4k水粉纸素描纸 速写纸卡纸美术模拟测试试卷纸 美术考试专用纸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0集 高考前最后一只视频,山东王老师揭秘高考的秘密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4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二)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28集 高考志愿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很一般,建议慎重选择
高考前必听的5首励志歌曲,《Dream it possible》最能鼓舞人心!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15集 高考填报志愿,想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推荐报这六所高校,不出错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233集 考英语用来睡觉,结果仍是高考状元,如今她怎么样了?
广州早晨 2019 山西一高中班主任带学生骑行1800公里去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