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资    源
  • 资    源
当前位置:查字典高考网>高考资讯>综合资讯>以变应变:大学发展的动力泉源

以变应变:大学发展的动力泉源

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17-05-03

董泽芳教授。

一、以生为本:大学办学的第一理念

二、以爱为基:大学应有的人文关怀

三、以学为尊:大学根本的价值取向

四、以法为序:大学治理的基本方略

五、以变应变:大学发展的动力泉源

六、以和为贵:大学追求的文化品位

以变应变:大学发展的动力泉源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悄然来临,这既是一场巨大的经济转型,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对整个社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也必然对大学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冲击。新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国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大学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面对种种机遇和挑战,以变应变,不断创新,已成为现代大学回应时代要求、引导社会进步和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泉源。

一、以变应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辩证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运动变化既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也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形式。同时,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事物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变革自身,以适应不断运动变化的外部世界,这就是以变应变,适者生存之道。

以变应变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为人处世“无可无不可”和“毋固”(不固执己见)、“毋我”(不惟我独是)等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

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亦写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也就是要求指战员善于根据敌我形势的变化,作出不同的判断和选择,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方可致胜。在现代西方的管理学界有一句名言:“管理的智慧从你认识到世界上不存在惟一最优的管理系统时开始。”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学者更明确地推出了“权变管理理论”。该理论强调在管理中要善于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不同的判断,寻求不同的管理方式;好的管理必须是因事、因人、因时、因地而变。可见,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与管理者都认同,“变”是不变的真理,以变应变既是事物生存发展之道,也是组织管理成功之道。

以变应变包涵着丰富的辩证思想。这种辩证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对一个事物或一个组织来讲,以变应变不是只考虑事物或组织自身的问题,而是要从事物或组织所处的整个环境出发,要从影响事物或组织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变化关系来权衡利弊,统筹考虑。二是被动与主动的统一。从事物或组织应变的角度看,环境改变了,不应变就无法生存,更不能发展,所以是被动的;从事物或组织自变的角度看,又反映了主体对变革的探索性,这种“变”既不是盲目的随心所欲,也不是无奈的随波逐流,而是在对外部事物变化的规律及发展趋势有了充分认识以后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能动反映。三是变与不变的统一。以变应变作为一条重要的处世或管理原则,强调了变的主动性,但这种“变”不是绝对的,在变中包括着不变的成分,也就是对原有的事物不全盘否定,而是在全面、客观分析基础上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四是适应与超越的统一。应变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适应,但适应不是消极的应对,而是机动灵活的回应。适应可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可称为“维持性适应”,即对存在的“再生”或“复制”式的反应;中层次可称为“改造性适应”,即根据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和环境的关系作出必要的改造与调整后的适应;最高层次可称为“超越性适应”,即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后,主动超前地改变自己,以建立一种更有利于形成自身与未来环境良性互动的新关系,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的适应。

二、以变应变是大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大学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只有坚持改革,促进发展,才能内聚人心,外塑形象,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占领较大的教育市场,最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大学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大学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动的关系,大学发展必须遵循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教育对人类社会的“适应——不适应——新的适应——新的不适应——在新的基础上再适应”的过程,也就是以变应变,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适应的历史。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急剧的变迁之中,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国际上看,一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力构成要素中科技比重的日益增加;二是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分配原则的深刻变化;三是国际政治格局的改变,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局面;四是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以及表现在信息、贸易、技术、资金与教育等多方面的全球互动;五是多元文化思潮的形成,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价值冲突。从国内来看,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使我国现代化建设跨入新的发展阶段;二是经济体制转轨进入关键时期,对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三是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导致了新的社会矛盾加剧;四是国际环境的变化、国际教育竞争的激烈,促使了各界人士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反思。急剧的社会变迁给大学发展提供了许多大好的机遇,反映了知识经济化、经济知识化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使大学教育的地位迅速提升;科学技术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大学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张;全球化趋势使大学教育的市场有了较大拓展;综合化与信息化趋势使大学教育的效率极大提高;产业化与社会化趋势使大学环境得到不断优化。社会大变革也给大学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如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与国际竞争的加剧对大学的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培养模式等都提出了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要求大学对自己的历史使命与社会功能进行重新定位;信息的共享与网络传输的自由,暴露了传统大学教育中存在的许多薄弱环节;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价值取向偏颇、社会分化加剧等也使大学教育面临着许多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大学如何紧跟时代的潮流,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惟有不断改革,以变应变。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也指出:“由于变革的范围广、速度快,社会已经逐步变成了知识型社会,因而大学教育和研究正作为个人、社区和国家的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作用。所以,大学教育本身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且必须进行从未要求它实行过的最彻底的变革和革命。”

三、不断创新是大学应变的永恒追求

大学发展必须确立以变应变的理念,在今天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思想。以变应变的目的就在于与时俱进:“时”就是时代的发展,“进”就是通过变革自身而得到的进步和发展,没有自身进步和发展的“应变”,只能是维持性适应,不能称之为与时俱进或“超越性适应”。以变应变的方式就是不断创新。创新既是推动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追求。

教育创新是包括大学教育、中学教育、小学教育等多层次多侧面的一个系统工程,大学教育创新居于整个教育创新系统的最高层次。大学教育创新可分为观念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创新与环境创新等多方面,其中观念创新是核心,体制创新是关键,机制创新是重点。为适应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要求,大学必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1.观念创新。思想一转思路宽,观念一变格局新。先进的办学思想、趋前的办学理念是实现大学快速发展的保障。

首先,在办学观念上要实现从单纯的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向努力成为社会经济的“动力源”和“思想库”转变;从追求大学的规模数量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从“重形式,轻特色”向“抓重点、创特色”转变。总之,办大学不能盲目攀高求大,而应根据整个社会和所在社区发展的需要及条件,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找出自身的强项和弱势,合理定位,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效益。

其次,在治校理念上要实现以下四个转变:即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改变传统大学的以知识传授与文化继承为中心的思想,把培养学生会学习、会生活、会工作、会合作、会创造作为主要目标;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通过育人模式的改革,变学生被迫接受教育为教育主动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注重人治向注重法治转变,不断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和师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从注重静态管理向注重动态管理转变,学校要经常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生源市场与就业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教育教学计划,不断改革学校内部的各项管理。

其三,在人才观上要实现下列转变:从只重精英人才向多层次人才并重转变;从只重专业人才向重“宽口径、厚基础、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转变;从重会读书、会考试的继承型人才向重会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新知识、会将知识转化为现实财富的创新型人才转变;从只重人才的共性培养向重共性与个性协调发展的人才转变。

此外,大学还应在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

2.体制创新。大学教育体制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国家与学校、学校内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纵向隶属关系,也包括学校与社会、大学教育系统与学校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横向关系。它不仅反映着一定时期高等教育的性质,而且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速度及水平。我国传统的大学教育是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具有依附性、强制性、单一性与封闭性等特征,近年来虽经多次改革,且收效显著,但仍在多方面滞后于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百年的大会上讲:“进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体制创新可从两方面考虑: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应通过深化办学体制与投资体制的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办学体制和财(财政拨款)、税(教育税)、费(学费)、产(校办产业)、社(社会集资、捐资)、基(教育基金)等多渠道投资的投资体制,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拓宽办学空间,盘活教育存量,优化大学教育的资源配置。

从微观的角度看,在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上也存在着多种影响创新的因素,如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对“领导”和“负责”的内涵及二者的关系界定不清,容易造成党政关系不明,职责难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领导创新能力的发挥;现行的重领导的目标责任、轻教职工民主参与的决策模式,重行政权力、轻学术权力的行政管理模式,以及重身份轻岗位、重晋升轻考核、重职级轻实绩的人才管理模式等,都不利于教职工积极性的调动。在学生管理中,重统一要求、轻自由选择,学生在选系、转专业、选课程、选老师等方面的自由度很小,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因此,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首先应在完善党委领导,强化校长权威,在实行好统筹管理的同时,建立和健全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制度;其次应加快机构改革和编制改革,减员增效,提高办学水平和用人效益;其三是深化用人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干部目标责任制、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其四是加大改革力度,在总量增加的前提下,拉开档次和差距,建立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按贡献分配的制度;其五是允许学生进行二次分流,鼓励学生自由选修,大力推选学分制,实行弹性管理制度。

3.机制创新。大学机制创新内容涉及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创新激励教师和学生的机制。首先,从教师来看,办好一所大学,必须有一批好教师。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学术功底、高超的教育艺术与强烈的创新意识,他们是教学的骨干、科研的核心与改革的主体。为了形成这样的教师队伍,为了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大学应建立一套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也就是要给各类优秀人才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与丰厚的生活待遇。诚然,对他们也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必要的约束,特别要注重通过加强师德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与职业光荣感。还应逐步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以便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教师,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切实保护他们应享有和应享受的各种权益。

其次,从学生来看,其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调动,需要创新三大机制。一是通过教学改革来形成学生自由学习的机制。这种改革的目标是使教学内容由强调专业规范与统一要求,变得更具有综合性与开放性;使教学方法由注重“满堂灌”、照本宣科,变得更具有启发性与灵活性;使学习方式由缺少自主、死记硬背变得更具有自主性与探索性。二是通过课程改革与招生、管理制度的改革来形成学生合理流动机制,如建立跨系、科的专业,实行按大类招生;在课程改革中压缩必修课程,重视综合课、加大选修课、增加活动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条件第二次选择专业,或其他特殊原因自由转换专业等。三是通过活动方式的改革形成激励学生创新的机制,如通过开设创造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组织各种创新活动,如课程设计、创作设计、发表小论文,进行创新演讲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寻找科研课题,要求学生“真题真作”,给学生打创新学分,评创新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体验成功创新的喜悦,最终达到充分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目的。

【以变应变:大学发展的动力泉源】相关文章:

高考命题八大真相:主要由大学老师出题

河北:新学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即日起可申请

北京邮电大学集中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

新加坡大学对高考成绩的要求

开学季:愿大学生不再像小学生

安徽:三年内所有公办学校对随迁子女开放

建设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使命

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如何应对高考命题五大新动向

2016-2017年中国大学竞争力综合排行榜

网友关注

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

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四川大学2012年艺术类专业本科招生简章

扬州大学201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东南大学201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

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简章

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北京联合大学2012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天津工业大学201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章程

上海大学2012年外省市艺术类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201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厦门理工学院2012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中国人民大学2012艺术类音乐表演专业招生简章

徐州师范大学2012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南京大学2012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上海大学2012年艺术类招生简章(上海市)

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大连艺术学院2012年本科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中国人民大学2012艺术类(美术)专业招生简章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简章

大连外国语学院2012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网友关注视频

知道班里的高考成绩后,山东班主任气吐血了

外国数学老师挑战中国高考题,一顿“凶猛操作”下来,被虐惨!

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评比活动

高中语文知识清单高考语文总複习工具书第5次修订五全綵版五三曲一线科学备考基础知识手册知识大集结资料书参考书导书高一高二高三

一站到底:高考语文老师上台,穿长衫说Rap,全场笑翻了!

2019高考·语文试题有亮点 凸显时代主题 厚植家国情怀

这!就是专业 第18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233集 考英语用来睡觉,结果仍是高考状元,如今她怎么样了?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教授的女高音高考曲目解析课程 第1集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为你讲解女高音高考曲目

凤凰县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会

乾坤已定,组合解读2019高考数学全国3卷理科18题,你是黑马吗?

招办面对面 第2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边扔试卷一边玩摇滚?这个学校的高考减压方式,真是帅到没朋友

2019年高考试卷解析,数学套路不好用了

高中信息技术

凤凰县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会

小品:马云被宋小宝调侃当年数学高考考一分!

体育生参加高考,太猛了,第一名是飞起来了吗?

【姜浩张超画室】

amc传媒音乐影像 第一季 第598集 西安原创乐队走进英泰青卓 用音乐助力高考学子

评测今年的高考语文卷

优秀!英语数学双满分,广西“最牛”高考状元730分刷新最高纪录

2019 广西:帅气学霸高考730分 数学英语满分!

这!就是专业 第20集 长沙理工大学—数据科学专业

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会

广州早晨 2019 山西一高中班主任带学生骑行1800公里去上海

印度美术高考美术联考,考前培训班

这!就是专业 第47集 江苏理工学院

儿子高考英语没考,上了西京交大,老爸忍不了:复读!上清华!

高考英语作文分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