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08-01-18
为配合初高中的素质教育改革,山东拟规定将高考成绩视为学生隐私,任何单位不得公布;此外,高考招生报名也将社会化,从根本上解决各地炒作高考录取率的做法。
相对于社会过分关注高考、炒作高考的现象,山东拟规定将高考成绩视为学生隐私,并不是坏事。事实上,“被视为考生个人隐私”的高考考生的成绩等信息,也只是行政手段下的措施,不受到法律的保护,由此顾名思义,这也只是一个“准隐私”。
不能回避的是,这个“准隐私”屡被侵扰,甚至被非法侵扰,不得安宁。而金榜题名时,考生的成绩被利用,呈现出怪现状几乎让人不可思议。炒作高考录取率,全社会充满了喧嚣扰攘,让人轻薄,功利、浮躁。而且出现违法现象,比如,在山东菏泽的单县、曹县等地发生公开买卖高考分数,有一位理科学生630分的高考分数卖出了25万元的价格。在社会上,一些上窜下跳的骗子,也乘机而动,四处收罗高考考生的成绩等信息。
而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分数至上的心理作祟,学生们已经成为高考恶性竞争的“工具”。在学校之间,在学生之间,“胜者王侯败者贼”,也是一个残酷现实。更让人悲哀的是,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摧残,前几天有一则报道,沈阳市一所中学就读的初二学生小宇的日记:上语文课学《范进中举》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哭了,就是例子。
成绩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统统围绕考试转的中国学生的现状,需要改变,不对外公布高考考生的成绩等信息,只有个人掌握,作为一项改革,无疑是一次进步。而高考考生的成绩等信息被视为考生个人隐私,学生没有什么损失,对高分考生可以避免其炫耀和虚荣,对考得不理想的考生,也是一种人文关怀。
政府部门出台一些规定,采取一些措施,若大胆一些总难免招惹非议。而对于教育,不变革,只能越来越被动,教育质量不能提高,在应试教育的“格局”中转圈圈,这不仅仅是不明智,而是误人子弟。
当然,这么做有利也有弊,但总体来讲是利大于弊。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素质教育,有益于社会公共利益,便是一个良好的尝试。但这个“准隐私”的前提是,高考有透明度阳光操作,公正、公平。而采取措施为学生的这个“准隐私”撑起一把伞,还需要伞下有阳光,避免“暗箱操作”。
【高考成绩的“隐私”不公布是一个进步】相关文章:
[标签:高考,初二,理科,日记,中考报名]
高考前必听的5首励志歌曲,《Dream it possible》最能鼓舞人心!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4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二)
创艺第二届:2019届高考录取表彰大会暨“核桃音乐节”合影——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创艺
amc传媒音乐影像 第一季 第600集 高中校长演唱《记忆花园》为高考学子助力打气
加油吧考生:2019高考咨询大直播 第43集 科学填报志愿 规划精彩人生
一边扔试卷一边玩摇滚?这个学校的高考减压方式,真是帅到没朋友
乾坤已定,组合解读2019高考数学全国3卷理科18题,你是黑马吗?
衍声高考琴行2019高本硕学生暑假音乐会 张俊瀚《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阿根廷舞曲》第三乐章
1000张学生用草稿纸考研专用免邮空白便宜薄演草演算纸白纸本书写纸批发打草a4大张实惠装18k高考数学草稿本
NBA流言收割机 第6集 神预测?高考数学试题暗示猛龙勇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