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19-11-11
凿壁偷光是一个汉语成语,描述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词语出自于《西京杂记》卷二记载“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偷光的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凿壁偷光的延伸在凿壁偷光的故事里,大家注意到的都是主人公匡衡的勤奋和刻苦,好学不倦,用尽办法来进行学习。但忽略了借给他书阅读的人,实际上这个人也不是普通的路人甲。我们现在知道,在西汉时期纸张还是稀罕物,不仅难得而且质量很差,直到著名的东汉蔡伦造纸。纸张的质量得到了提高,满足了书写的要求,才逐渐流传成为文房四宝之一。所以匡衡那个时候的书,还是用木牍、竹简、缣帛为材质。不仅每页所能书写的字数不多,而且很难保管。一部春秋,全书可能需要用几辆车来装。因此普通人是负担不起的,故事匡衡主动不要工钱去打工,只求读书,让书的主人赞叹并将书借给他。这个人的名字叫文不识,是西汉著名的藏书家。同时也是因为家境富裕,才能收藏起珍贵的书籍。
如果不是文不识借书给他,或者他同乡中没有能够让他借书阅读的人,恐怕匡衡在勤奋刻苦,成就也很难与后来相比。可见,除却自身的好学不倦。身边的环境和际遇也是很重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努力,如果匡衡没有用尽方法去打工读书,也不会让文不识赞赏并借书给他学习。才成为一代著名的经学家。
【凿壁偷光描述的是谁】相关文章:
amc传媒音乐影像 第一季 第600集 高中校长演唱《记忆花园》为高考学子助力打气
美术联考用纸上海考试模拟试卷纸高考统考纸 4k水粉纸素描纸 速写纸卡纸美术模拟测试试卷纸 美术考试专用纸
乾坤已定,组合解读2019高考数学全国3卷理科18题,你是黑马吗?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479集 河南叛逆高考生,写下8000字批判作文,现状如何?
2019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第50集 天津市高考历史三年本科录取排名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1集 高考结束学生有多疯狂?山东王老师疯狂吐槽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28集 高考志愿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很一般,建议慎重选择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0集 高考前最后一只视频,山东王老师揭秘高考的秘密
高中语文知识清单高考语文总複习工具书第5次修订五全綵版五三曲一线科学备考基础知识手册知识大集结资料书参考书导书高一高二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