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16-10-17
古代人是如何参加高考的呢?江南乡试多在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
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的。第二场考的则是官场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文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要求考生给出对策和办法。科考在当时是考生也是朝廷的大事,为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开考后号舍就会上锁,其间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便是发生火灾,烧死考生也不能开锁。
当时的号舍一律南向成排,长的有近百间,短的也有五六十间,巷口门头大书某字号,备置号灯和水缸,可供考生夜间行路,白天饮水之用。考试期间伙食由考生自备。因为乡试时间较长,加上天气闷热,饭菜很快就会变质,所以考生一般都只带干粮充饥。
古代科举考试的规矩很多,而且相当复杂,完整程序有乡试、会试、廷试,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级考试。大家熟知的,是考试地点设在各省的乡试。乡试也称乡闱,通过乡试即为中举,成为举人。从形式来说,乡试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
要想参加这个古代高考,比现代难度大多了。就明清规定而言,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乡试的,首选得通过小试,即俗称的童子试,成为秀才后才有可能。秀才还要通过岁试、科试,才有资格参加乡试,科试在乡试之前举行,可以看成是乡试的预考。通过科试的秀才被允许参加古代的高考乡试。如果科试没有通过,则叫落海,落海者尚有一次补考的机会,称为考遗才。
通过乡试,成为举人,便可以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了。因为会试的考场设在京城,故有进京赶考一说。通过会试的考生,称为贡士,获得参加最后、也是最高级考试廷试的资格。
【古人高考考九天七夜 常有考生意外死亡】相关文章:
加油吧考生:2019高考咨询大直播 第43集 科学填报志愿 规划精彩人生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28集 高考志愿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很一般,建议慎重选择
学渣儿子高考,英语选择题全选B!老师通报成绩的那一刻父亲懵了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47集 高考志愿,令人头疼的数学系,才是专业万金油,毕业后机会多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479集 河南叛逆高考生,写下8000字批判作文,现状如何?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5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三)
他高考作文仅得6分,总分428分,被985高校录取,却被导师拒绝!
2019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第50集 天津市高考历史三年本科录取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