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14-06-07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今天上午,语文考试结束后,@上海国子监微博第一时间公布了2014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多位高三语文教师就此题目进行解读。
沙漠象喻人生困境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认为,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一道两概念类的材料题,是一道正常的、老师们都在关注的题型。但从审题的角度来看,与往年略有难度的是沙漠具有象喻性,即人生的困境。题目中的可以选择表示一种或然性,而后半段的必须则表达必然性。
黄荣华认为,作文题目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与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句:无论风暴将我带到什么岸边,我都将以主人身份上岸相吻合。即命运的必然性和人的主动性,虽然人生必然会遇到困境,但我们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化约束(人生困境)为自由(人生坦途)。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黄荣华认为,考生们既可以从自由的角度切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穿越困境来写;也可以从约束的角度来写,关注困境的存在,不要迷信道路和方法;还可以将两个角度融合在一起,即化约束为自由。
题目思辨性强既自由又有限制
交大附中嘉定分校语文组长申玲娣老师认为,今年的作文题目一如上海卷作文的命题理念:既自由又有限制,且有很强的思辨性。
人生乃至社会的诸多方面都是如此,我们有相对的自由,又有不得以的苦衷。申玲娣说,必须穿越沙漠可以视为喻体,本体可以是人生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
申玲娣认为,自由的选材如作文的寓意一样可以自由选择,但是又脱不开材料关键词的限制。而辩证则体现在道路与方式的自由与必须穿越的不自由上,以及必须穿过的不自由亦可以辩证看待。
她举例,教育、成长、生活、社会带给个体的种种约束是被动接受的箍咒,也是动力和激发潜能的源泉;再比如,带着镣铐跳舞,却可以舞出最美丽的风姿,源于充满个性的道路,处事方式的睿智。
申玲娣认为,这道作文题目让我们看到了成长更为关键的影响因素,那便是每个人的价值选择与信念坚持,这自由赋予每个人梦想开花的机会,无论在沙漠亦或绿洲。
【沪上名师点评2014上海高考作文:思辨性强】相关文章:
★ 温儒敏评2014浙江卷高考作文:规定性不够明确,绕来绕去
★ 朱大可评2014福建卷高考作文:用桥和峡谷暗喻,属于心灵鸡汤
[标签:名师,点评,2014,上海,高考,作文]
北京新闻 2019 5.9万余北京考生今日高考 语文试题鼓励创造性阅读与表达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15集 高考填报志愿,想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推荐报这六所高校,不出错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1集 高考结束学生有多疯狂?山东王老师疯狂吐槽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教授的女高音高考曲目解析课程 第9集 《赛吾里麦》演唱讲解,音乐表现一定要自然流畅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3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一)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47集 高考志愿,令人头疼的数学系,才是专业万金油,毕业后机会多
衍声高考琴行2019高本硕学生暑假音乐会 张俊瀚《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阿根廷舞曲》第三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