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11-08-25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基础解读】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3)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三民主义的创立:
(1)1895年,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3)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又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1)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援助。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2)孙中山本身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3)当时革命斗争形式的需要。
2、过程: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基本内容: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影响及评价: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但是,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标签:历史,]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479集 河南叛逆高考生,写下8000字批判作文,现状如何?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233集 考英语用来睡觉,结果仍是高考状元,如今她怎么样了?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0集 高考前最后一只视频,山东王老师揭秘高考的秘密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教授的女高音高考曲目解析课程 第9集 《赛吾里麦》演唱讲解,音乐表现一定要自然流畅
NBA流言收割机 第6集 神预测?高考数学试题暗示猛龙勇士4
视频|2019全国高考今日开考: 语文特级教师评析上海卷高考作文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1集 高考结束学生有多疯狂?山东王老师疯狂吐槽
创艺第二届:2019届高考录取表彰大会暨“核桃音乐节”合影——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创艺
美术联考用纸上海考试模拟试卷纸高考统考纸 4k水粉纸素描纸 速写纸卡纸美术模拟测试试卷纸 美术考试专用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