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09-09-04
又值两会召开之际,相关报道遍布各大报纸,成语共商国是再次闪亮登场,频频见诸报端。但是大小辞书均未收录这个成语,因而其确切含义少有人知。特别是,由于人们对其中的国是的含义不甚了解,最终导致常常将其与国事相混淆。
为了避免这样的混淆,我们有必要对共商国是的意义进行考证。据查,共商国是原本是共定国是,其源出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
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对曰:居骄士,曰士非我无从富贵;士骄君,曰君非士无从安存。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庄王曰:善。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是,则也(《尔雅?释言》),而则,常也,法也(《尔雅?释诂》)。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中的是即为则也,常也,法也,是国家长治的大政。共,同也(《说文解字》),即齐心协力的意思。这样看来,共商国是,即可解释为齐心协力地商定国家大事的意思。
那么国事与国是有什么区别呢?
国事与国是是近义同音词,二者都是名词,都指国家的政务、政事。但二者同中有异:
(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
(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4)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国事”与“国是”】相关文章:
★ 说“左”道“右”
★ 语病辨析例说
★ 常见的轻声词语
[标签:语法,成语,家长,]
一边扔试卷一边玩摇滚?这个学校的高考减压方式,真是帅到没朋友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0集 高考前最后一只视频,山东王老师揭秘高考的秘密
北京新闻 2019 5.9万余北京考生今日高考 语文试题鼓励创造性阅读与表达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3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一)
加油吧考生:2019高考咨询大直播 第43集 科学填报志愿 规划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