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资    源
  • 资    源
当前位置:查字典高考网>高中频道>各地资讯动态>2008年化学高考大纲: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008年化学高考大纲: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08-03-10

蔡中华 中学化学高级教师。长期战斗在教学一线,具有15年的高三教学经验,编著教学、教辅资料多部,精于原创题研究及高考研究。

1.观察能力

解读:观察是全面而广泛的,有对实验的“观”,有对实物、图表、模型的“观”,还有对自然、生活、生产中化学现象的“观”,只“观”而不“察”,就是只看不想,“观”后必须对具体的表象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化学的初步结论,并运用结论解决化学问题,才能提升至能力,为此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常常出现某些特征现象、曲线、图型等,它们都包含着大量的信息,且往往是隐含的,只有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加工,才能发现其反映出的规律,提取出有用信息来回答相关的问题。

【例题1】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 ( The Bird Nest )。有一类硼烷也好似鸟巢,故称为巢式硼烷。巢式硼烷除 B10H14不与水反应外,其余均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硼酸,硼烷易被氧化。下图是三种巢式硼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类巢式硼烷的通式是 C nH n + 4

B.2B5H9 + 12O2 5B2O3 十9H2O ,l molB5H9完全燃烧转移25mol电子

C.8 个硼原子的巢式棚烷化学式应为 B8H10

D.硼烷与水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解题指导】由这三个硼烷的分子式可知公差为 BH,所以通式为BnHn+4 ( n 1的整数),所以 A 正确 C 错误;根据B5H9燃烧反应方程式可求出l molB5H9完全燃烧转移24mol电子。本题通过“读”和“观”获取新的信息来分析回答相关问题。观察情景新型别致,首先通过观察一类硼烷的结构和分子式,找出它们存在的规律,求出其相应通式,继而分析出选项A、C正误。其次通过阅读得出选项B、D的正误。对于基础差,观察能力弱的考生可谓是无从下手,但命题又没有超出大纲所规定的能力范畴,体现了观察能力在解答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值得同学们领悟和赏析。答案:A

2.实验能力

解读:化学实验能力主要包含两部分,其一是基本操作能力,其主要是常见仪器的识别和使用、重要的基本操作,如加热、分离提纯、浓度配制等进行重组变迁,或将重要的“学生实验”进行发展派生,或以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能力。其二是实验探究分析设计能力,要求根据实验目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它包括实验操作程序设计、混合物组分确认及分离、验证化学原理、纯度及定性、定量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敏锐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创造性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理综合考查的热点。

【例题2】A盐是一种带有结晶水的淡蓝绿色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三种离子。用A盐进行以下实验:

① 准确称量3.920gA溶于适量的稀硫酸中,配成100mL淡绿色溶液,无其它现象。

② 取此溶液20.00mL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加热,生成的气体恰好被20mL

0.10mol/LH2SO4完全吸收(生成正盐)。

③ 另取出20.00mL此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02mol/LKMnO4溶液滴定

(不需用指示剂),当到达终点时,用去KMnO4溶液20.00mL。

④ 再取20.00mL此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将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经称量质量为1.00g。

⑤ 将3.920g晶体中的阴离子全部转化成钡盐,得钡盐4.66g。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①中,不把A盐直接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中的化学方程式,其中,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要求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A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求得A盐的化学式,以上的实验步骤中,哪些步骤不需要并且是错误的

(填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可能含有Fe2+,为抑制该离子的水解,故加入适量稀H2SO4

(2)NH4+ + OH—=NH3↑+ H2O Fe2+ + 2OH—=Fe(OH)2↓ 4Fe(OH)2 + O2 + 2H2O=4Fe(OH)3 NH3 + H+=NH4+ (3)(NH4)2Fe(SO4)2·6H2O

(4)④ 如果用步骤④的数据进行计算,由于得到的硫酸钡有一部分来自稀硫酸,将导致计算结果有误差

本题将定性、定量实验和化学基本实验操作融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基本实验能力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特别是在理科综合中,在淡化复杂计算的同时,将计算和实验相结合是2008年高考的一大趋势之一,为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思维能力

解读:思维能力它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针对性、适应性),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性、精确性、逻辑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整体性(广阔性、综合性)及思维的创造性等,它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因此在高考中一直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体现如下命题思想:①对中学化学基本知识内容能融会贯通,通过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贮存,并正确复述、再现和辨认能力,通过考生的思考而最终获得正确结果。②能将实际问题(或题设情境)分解,联系所学知识迁移、转换、重组,使得问题得到解决,并能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反应式或图表表达出来的应用能力。③题目设置一些陷阱,如过程情景复杂化,但回答问题简单化,注重对过程分析的同时,更强调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考查。

【例题3】现有Cu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a g,向其中加入4.0 mol·L-1硫酸溶液25 mL时恰好完全反应。若将a g原混合物在足量CO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A.1.6 g B.1.6a g C.(a-0.8) g D.(a-1.6) g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通过反应过程的分析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不注重反应本质的理解,思维能力差就会进入题设圈套中而无法求解。高考命题中一般的试题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都是一种能力考查的体现,稍有不注意就会导致错误结果,为此在复习时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CuO和Fe2O3与硫酸反应的时,氧化物中所有的氧与稀硫酸的氢转化为H2O,而用CO还原 CuO和Fe2O3转化为CO2,二者失去O元素的质量是相等的。即H2SO4~H2O~O,n(H2SO4)=n(O)=0.025L× 4.0mol·L-1=0.1mol,O元素的质量为1.6g,故反应后深入固体质量=(a-1.6)g。答案:D

4.自学能力

解读:自学能力是要求考生敏捷地接受新的信息,联系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去伪存真,解决新的化学问题。信息包括学生通过日常生活获取的已有经验和在课堂上获取的已有知识,也包括试题的题干中现场提供的新信息,考查考生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提取有用内容点解答试题的能力,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研究性问题或无机、有机信息题联姻,形成新旧知识相交融来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例题3】某化学研究小组以铜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1】:如右下图装置,电源接通后,与电池负极相连的铜丝上有大量气泡产生;与电池正极相连的铜丝由粗变细。电解开始30s内,阳极附近出现白色浑浊,然后开始出现橙黄色浑浊,此时测定溶液的pH约为10。随着沉淀量的逐渐增加,橙黄色沉淀慢慢聚集在试管底部,溶液始终未出现蓝色。

【实验2】:将实验1中试管底部的橙黄色沉淀取出,分装在两支小试管中,以后的操作和现象如下:

序号

操作

现象

滴入稀硝酸溶液

沉淀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最终得到蓝色溶液。

滴入稀硫酸溶液

橙黄色沉淀转变为紫红色不溶物,溶液呈现蓝色

阅读资料:常见铜的化合物颜色如下:

物质

颜色

物质

颜色

氯化铜

固体呈棕色,浓溶液呈绿色,稀溶液呈蓝色

氢氧化亚铜

(不稳定)

橙黄色

碱式氯化铜

绿色

氢氧化铜

蓝色

氧化亚铜

砖红色或橙黄色

氯化亚铜

白色

溶度积常数/25℃

一定温度下,难溶强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系数次方之积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溶度积常,用Ksp表示,Ksp越大则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趋势越大,反之越小。几种难溶物的Ksp如下:

氯化亚铜:1.2×10-6 氢氧化亚铜:1.4 10-15 氢氧化铜:1.6×10-19

一定温度下,难溶强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系数次方之积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溶度积常,用Ksp表示,Ksp越大则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趋势越大,反之越小。几种难溶物的Ksp如下:

氯化亚铜:1.2×10-6 氢氧化亚铜:1.4 10-15 氢氧化铜:1.6×10-1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的常见正化合价为___ _、_______,最终试管底部橙黄色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阴极上产生气体所发生的反应为: ;阳极上附近出现白色混浊所发生的反应为: 。

(3)写出实验2中①、②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2 ; Cu2O

(2)阴极:2H++2e-=H2↑ 或2H2O+2e-=H2↑+2OH-

阳极:Cu+Cl--e-=CuCl↓;

(3)①3Cu2O + 14H+ + 2NO3-=6Cu2+ + 2NO↑ + 7H2O ;

②Cu2O + 2H+ = Cu + Cu2+ + H2O

【2008年化学高考大纲: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相关文章:

08年艺术高考教育部确定的本科艺术院校名单

2008年内地学生留港新政:给港校热再添干柴

备战高考英语口试:见缝插针培训的五种能力

2007年高考:揭秘“基本能力”测试的整合性

08年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9成考生压力来自家庭

08年全国高考大纲出炉 语文写作错一字扣一分

08高考特殊招生范围扩大 政策倾向部分考生

2008年高考复习指导:提高成绩需找“捷径”

揭露艺考培训潜规则:老师输送生源暗收回扣

“高考移民”闯关难 社会考生“赶考”热骤冷

[标签:高考大纲,化学,]

网友关注

高考作文素材:侯逸凡最年轻棋后继续前进

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绘出议论文活泼的面容

高考议论文精彩语段四十例赏读及解析

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2011年“最美草根”

2012最新作文素材: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0)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半命题作文的写作策略

2012年高考作文预测:作文需关注10大角度

2012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结构技巧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怎样从基础等级向发展等级过渡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多拿15分的六个策略

写作指导:议论文谋篇布局的绝招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题目13个方面题型解析

高考语文作文说明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2012高考倒计时:语文作文备考优化技巧

2012高考最新作文素材: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高考语文作文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2012最新作文素材: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8)

高考材料作文:例谈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材料作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2012年高考作文: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导引

高三作文写作技巧: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高考语文作文评分也有“潜规则”

名师指导:谈谈如何应对高考作文写作

2012最新作文素材: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6)

2012高考备战:高考作文写作如何避免偏离题意

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雾”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材料作文如何不偏题

名师指导:高三语文作文和文言文常见问题

名师指导高考作文:2012年的作文题仍然是求稳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之怎样写人物作文

网友关注视频

最新高考数学全国2卷第12题视频解读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479集 河南叛逆高考生,写下8000字批判作文,现状如何?

高中信息技术

最新高考数学全国2第12题视频讲解及答案

葛军大爷怒了:高考我出了个小学数学送分题,你们跟我说不会做?

高中数学必修5 高考数列选填真题技巧秒杀讲解

这!就是专业 第43集 河北经贸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加油吧考生:2019高考咨询大直播 第43集 科学填报志愿 规划精彩人生

2019高考语文全国2卷小说阅读解析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教授的女高音高考曲目解析课程 第1集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为你讲解女高音高考曲目

武汉美术高考

高中语文知识清单高考语文总複习工具书第5次修订五全綵版五三曲一线科学备考基础知识手册知识大集结资料书参考书导书高一高二高三

衍声高考琴行2019高本硕学生暑假音乐会 张俊瀚《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阿根廷舞曲》第三乐章

创艺第二届:2019届高考录取表彰大会暨“核桃音乐节”合影——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创艺

儿子高考英语没考,上了西京交大,老爸忍不了:复读!上清华!

新闻早报 2019 高考前最后一课 合唱送给班主任

招办面对面 第76集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凤凰县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会

2019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评测今年的高考语文卷

招办面对面 第2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老师好:这大概是高考前所有班主任都会干的事,取消一切副课!

老外:外国理科高材生遇到中国数学高考,看到题目狂喊:NO!

高考同学看过来,难度系数三颗星的奥数1

amc传媒音乐影像 第一季 第598集 西安原创乐队走进英泰青卓 用音乐助力高考学子

这四首励志歌曲,送给为梦起航的高考学子们,听完心潮澎湃!

1000张学生用草稿纸考研专用免邮空白便宜薄演草演算纸白纸本书写纸批发打草a4大张实惠装18k高考数学草稿本

印度美术高考美术联考,考前培训班

2019高考数学第四题技巧秒出答案

北京新闻 2019 5.9万余北京考生今日高考 语文试题鼓励创造性阅读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