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09-09-01
教材去鲁迅化又被拿来说事了。8月22日《上海商报》发表张永峰文章称:是当今流行的世界观和文学观促成了这次教材的改革。
作者所谓的当今流行的世界观,就是用去政治的、非历史的眼光看世界,将一时的社会秩序和世界秩序永恒化,将西方的优势地位本质化,并进而衍生出一种世俗、功利、犬儒的人生态度。看前半句,我以为作者想表达的是类似于普世价值的意思,但看后半句,又觉得作者说的是一种实用理性而已。前者尚有价值诉求,不管值不值得批驳;后者则无价值诉求,徒有功利主义的态度而已。所以问题就出来了:即便是以西方价值为参照系罢,何以又衍生出了去价值化的实用理性来?这种衍生有什么逻辑吗?作者的靶子到底怎么打的,我实在不明白。
接下来,作者大致阐述了鲁迅的文学思想,以鲁迅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说明建构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说明当今的犬儒态度是多么无知的。如此看来,作者的立论点,仍在对犬儒式的世界观的批评上。说白了,向西方看,或者向自己看,都得有价值上的追求,不能只剩了功利主义的态度(犬儒是否意味着功利主义,也值得商榷)。可是,功利主义的态度与去政治、西方优势地位本质化等等有何种逻辑联系?甚至,到底是否存在一种去政治、西方优势地位本质化、一时的社会秩序和世界秩序永恒化等等为特征的当今流行的世界观?如果功利主义盛行,又能有什么世界观呢?题外话,鲁迅建构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努力,仍然是西方价值为参照系的,就看是全盘照搬还是拿来主义。
以上论述,只想说明作者的论述立错了靶子,其一,这种所谓的流行的世界观,有点让人不知所以,有点像虚置的靶子;其二,即便这个靶子成立,从以西方价值为参照系的世界观,到去价值化的功利主义,其间并无衍生的逻辑。
教材删减鲁迅篇幅,唯独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鲁迅曾经作为意识形态教育所倚重的作家,如今已经回归其文学身份。所以,我以为用去意识形态化比去政治倒更为贴切一些。至于一个时代对鲁迅的态度,到底体现了何种主流观念,我以为倒不如从如今的文学史书写中去找答案。基础教育的语文教材,不再承担意识形态灌输的功能之后,不过是更偏重语言文字本身而已。
【长江日报:"去鲁迅化"的背后能有什么"世界观"】相关文章:
[标签:语文教材,历史,政治,答案,教材]
加油吧考生:2019高考咨询大直播 第43集 科学填报志愿 规划精彩人生
2019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第50集 天津市高考历史三年本科录取排名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1集 高考结束学生有多疯狂?山东王老师疯狂吐槽
他高考作文仅得6分,总分428分,被985高校录取,却被导师拒绝!
北京新闻 2019 5.9万余北京考生今日高考 语文试题鼓励创造性阅读与表达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47集 高考志愿,令人头疼的数学系,才是专业万金油,毕业后机会多
1000张学生用草稿纸考研专用免邮空白便宜薄演草演算纸白纸本书写纸批发打草a4大张实惠装18k高考数学草稿本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3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一)
你高考成绩高吗?这道题目怎能成立?高难度奥数,能不能把你难住
美术联考用纸上海考试模拟试卷纸高考统考纸 4k水粉纸素描纸 速写纸卡纸美术模拟测试试卷纸 美术考试专用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