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资    源
  • 资    源
当前位置:查字典高考网>高考总复习>高考历史复习方法>2008高考历史抢分必背:以史为鉴

2008高考历史抢分必背:以史为鉴

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08-01-29

抢分导读 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历史重点知识入手,名师支招主要题型解法,掌握主要答题模式和答题要点,熟练应用各种答题技巧,把每一分都牢牢抢在手中。

抢分启示 解说重点题型应对策略,技巧与例题一一对应,明确抢分要领,点拨抢分技巧,每一分都不放过。

抢分1 以史为鉴——政治文明进化

【名师支招】

本部分从命题的趋势上看,一是比较侧重于兴衰经验的总结,如朝代兴衰原因、用人政策、社会问题等;二是重视了政治与经济、文化结合的考查;三是注意中外历史的联系与比较。

在今年的备考中我们重点要注意: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史实,注意从理论上弄清这种政治制度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这种政治制度的利弊,寻找这部分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二是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特点,特别要注意分析近现代史上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题型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必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例1.(2007年山东文综)服饰是—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栝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解析】 本题以图片中明太祖制定并颁行的帽子为切入点,关键

在于从图片中获取的有效信息。图片中的“一统山河”、“四方平

定”、“六合一统”,这三个词中所反映的本质含义是统一、专制的信息。再与当时明代的政治制度相联系,

可以判断正确答案。

【答案】 C

【抢分点拨】从图片中获取的信息可以分为直接信息、间接信息和深层次信息,直接信息就是图片本身所反映的内容,间接信息则可以通过图片中的文字和联系所学知识得出,深层次信息是图片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需要同学们进行归纳、概括或推理判断得出。对于解题最有效的一般是深层次信息。“一统山河”、“四方平定”、“六合一统”所反映的确切信息是深层次的信息和本质。

例2.(2008学年运河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巳。 ——《朱子类语》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绚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括了哪些人的意见?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4)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解析】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三省六部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1)是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和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本问容易忽略皇帝的意见。(2)阅读史料,从中提炼出唐初政治的特点,做到论丛史出。虽然唐初政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民主权力来源于皇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时代性。(3)阅读史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史实可知是法律和皇权之间的冲突,从“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可知法律占据上风。(4)第一小问是对所提供三段材料的总结,据材料一、三可知受大臣和法律的约束。但是我们应该对这种现象有辩证的认识,一方面是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开明造成的,另一方面在本质上仍是君主专制的统治。

【答案】(1)包括:皇帝和三公大臣。 (2)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

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的时代背景

(3)实质:皇权和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 说明: 法律权威占据上风

(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

认识:我国封建制的特点中央集权体制中皇权至高无上。唐初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这是由于统治者的开明造成的;但本质上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

【抢分点拨】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首先要克服思维定势,根据问题要求,坚持论从史出,阅读史料并对其作具体的分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2)的答案同学们会误答君主专制,而忽略材料中三省之间的互相牵制和制约所体现了民主性的一面。(3)的答案同学们很可能想当然的回答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而材料则是法律和皇权的冲突。

题型二 中国近现代政治必考点——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的进程

例3.(2007年上海历史)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

A.开明君主制 B.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

【解析】阅读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和对历史事物进行判断推理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题中能够帮助形成正确判断的信息是“1915年底”,袁世凯出卖国家主权复辟帝制,革命党人发起“护国运动”。由此可以推断梁启超所反对的是袁世凯恢复帝制,所维护的“现行国体”应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民主共和制。

【答案】D

【抢分点拨】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提供的历史信息对历史事物进行判断推理。推理判断的方法主要有因果关系推理和逻辑推理,在历史学习中我们更应该注意因果关系的推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因此维护的应该是“共和制”。做题时同学们的误区在于对梁启超政治观点的认识,梁启超本来是主张“君主立宪”的,在袁世凯出卖国家主权,复辟帝制不得人心的情况下,梁启超反对袁世凯称帝。

例4.(2007年广东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解析】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和工业的近代化和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史的核心内容。(1)要注意材料一中的两条基本线索,其中对第一条线索的评价是比较低的;对第二条线索的评价是比较高的。因此我们在回答(1)时应依据材料中的信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再根据时间为1840-1911年来回答。(2)要抓住材料中的提示语“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3)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因此从以上两个角度来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

【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抢分点拨】本题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这一主题,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课题研究,锻炼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学生逐步形成喜欢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研究性学习一般可遵循自我体验报告、小组集体评议和教师出具意见书的程序,在评价上还要注意课堂与课外,过程与结果、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题型三 世界近现代政治制度必考点——资产阶级革命和代议制的确立

例5.(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A.确立责任内阁制 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两部法律性文件在本国的各自作用:确立了本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其次是要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回顾两国代议制各自的内容和特点。在四个选项中,“责任内阁制”和“首相对议会负责”都属于英国代议制度的重要内容,“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则属于德国君主立宪的特点,只有君主立宪制是二者的共同点。

【答案】B

【抢分点拨】本题为比较型选择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思维障碍是不善于发现可比项即寻找可比点。排除障碍的方法有:①纵向回顾不同历史事件的前因、经过和结果,以便认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②横向对照,尤其要从类似的方面寻找可比点。对于这两部宪法的共同点,选项主要是横向从内容和作用上进行比较的。

抢分秘题

1.(2008学年苍山月考)故宫在明清时期又叫紫禁城,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恒,紫薇恒位于天的中央最高处共有恒星15颗,这组恒星是“运于中央,临制四方”的天帝所居住的宫殿,即“紫宫”。“禁”是指禁地。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2.(2008学年唐山一中调研)林肯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位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我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主要是为了

A.成立美国联邦政府 B.夺取佛罗里达半岛

C.反对南部同盟的分裂活动 D.遏止增加“蓄奴州”的要求

3.(2008学年柳州一中月考)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也;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也。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建立民主共和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 D.向德、俄学习

4.(2008学年山东省实验中学检测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3年《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中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克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回答:(1)孙中山在材料一中表达了什么思想?

(2)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所进行的革命斗争。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4)依据材料三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5.(2008学年六合阶段性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唐太宗曾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材料四 乾隆帝曾说:“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 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说明各朝统治者对宰相的认识。

(2)结合统治者对宰相态度的变化,说明上述四朝代统治者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这些措施体现统治者要着力解决什么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是为加强什么制度?

(4)明清这一制度强化,而同一时期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新制度,请说明东西方不同制度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参考答案

1.C “运于中央,临制四方”体现了天帝的权威和对四方的控制。以天帝的权威来象征人间皇帝的权力,体现的是皇权至上。本题的误区在于A项,以天帝的居所来和人间皇帝的居所相对应,同学们易选A项。但天人感应的实质仍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C 材料中的关键词“就职演说”“不可折断”可以判断是在内战爆发前,为了避免国家分裂,林肯试图和解南北关系。

3.C 通过对俄国“宪法不立”“ 终滋危殆之忧”和德日“宪法苟立”“ 已固雄富之基”之间的鲜明对比,表明了君主立宪派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4.答案:(1)推翻满清,实行共和。

(2)建立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并同改良派论战;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中华民国。

(3)革命前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被除了对皇帝的迷信。

(4)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究救国的新道路这正是五四运动产生的思想基础。推翻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5.答案:(1)认识:汉哀帝把宰相视为股肱,放在很高的地位;唐太宗认为国家大事与宰相等大臣商量,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克服个人决策的局限性;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权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但大多数君主并没有总结这一教训;清高宗认为以宰相治天下之乱,自己便成了傀儡,这是要不得的,而宰相以天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是更要不得的。

(2)汉朝:形成中朝和外朝,分割宰相的决策权; 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监督和牵制;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清朝:设军机处。

(3)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制度。

(4)(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得不偿失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或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解析:丞相制度是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丞相制度的兴衰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加强的过程。第(1)问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出各朝统治者对宰相的认识,注意丞相地位的变化。第(2)问需要结合教材所学内容,回答出各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第(3)问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须要解决的两对矛盾之一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第(4)问比较在同一时期我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制度和西方代议制以及这两种制度对各自社会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2008高考历史抢分必背:以史为鉴】相关文章:

怎样突破120分 高考数学题型分布与答题策略(上)

贵州:2005年高考分数揭晓 文理状元出炉

08年高考英语指导:掌握实际应用语言能力

高考历史冲刺:寻找历史知识主线

2007年高考历史考点:夏商周奴隶制王朝

陕西2006年高考文科状元孙凌:估分一分不差

高三历史怎样在复习中得到最大提高

2007界高三复习防止四大误区

高考作文如何拿高分

高考状元学习成功锦囊

[标签:高考,历史,]

网友关注视频

amc传媒音乐影像 第一季 第598集 西安原创乐队走进英泰青卓 用音乐助力高考学子

高考前必听的5首励志歌曲,《Dream it possible》最能鼓舞人心!

印度美术高考美术联考,考前培训班

这!就是专业 第47集 江苏理工学院

凤凰县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会

加油吧考生:2019高考咨询大直播 第43集 科学填报志愿 规划精彩人生

2019 广西:帅气学霸高考730分 数学英语满分!

盘点今年最难的高考数学题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3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一)

高职高考数学公式

2019高考数学全国2卷理科第16题视频讲解及答案

新闻早报 2019 高考前最后一课 合唱送给班主任

这!就是专业 第31集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高考帮:这!就是专业 第8集 安徽师范大学

NBA流言收割机 第6集 神预测?高考数学试题暗示猛龙勇士4

老师好:这大概是高考前所有班主任都会干的事,取消一切副课!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教授的女高音高考曲目解析课程 第9集 《赛吾里麦》演唱讲解,音乐表现一定要自然流畅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0集 高考前最后一只视频,山东王老师揭秘高考的秘密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28集 高考志愿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很一般,建议慎重选择

招办面对面 第2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1集 高考结束学生有多疯狂?山东王老师疯狂吐槽

2019年高考试卷解析,数学套路不好用了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211集 此人高考数学考了0分,因作文写3句话被重点大学录取

评测今年的高考语文卷

2019高考数学第四题技巧秒出答案

北京新闻 2019 5.9万余北京考生今日高考 语文试题鼓励创造性阅读与表达

老马讲高考真题第九季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一卷第37题

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评比活动

外国数学老师挑战中国高考题,一顿“凶猛操作”下来,被虐惨!

衍声高考琴行2019高本硕学生暑假音乐会 张俊瀚《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阿根廷舞曲》第三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