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资    源
  • 资    源
当前位置:查字典高考网>高考报考>填报指导>专家解析:高考平行志愿及决策策略

专家解析:高考平行志愿及决策策略

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09-04-15

一、平行志愿概念

平行志愿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普通类考生可以在本科各批次中分别填报A、B、C、D4个或多个院校志愿,在专科各批次中分别填报A、B、C、D、E5个或多个院校志愿。各院校志愿均为该生的第一志愿。另外,每个院校志愿下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

征求平行志愿:在每批次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招办将向社会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及人数,由市、县(市、区)招办在规定的时间、地点,组织未被录取的考生填报征求平行志愿,在征求平行志愿中,考生还可填报3个或多个院校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其他院校志愿。省招办将按平行志愿投档原则再次投档。征求平行志愿的填报时间是在录取过程中每批次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

二、平行志愿与顺序志愿的区别

传统的顺序志愿:先看志愿,再看分数,每批次设置4个院校志愿和1个服从志愿。投档时,第一步:省招办根据考生志愿按学校分类排序,比如在本科第一批院校录取时,同时将所有第一志愿填报浙江大学的考生排序,将所有填报浙江工业大学的考生排序。第二步:再从已分类的学生中从高分往低分顺序向该校投档。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再将未录取考生按其所填的第二志愿院校分别排序,然后从高分往低分投档以此类推。由于每批次考生只能选择一个第一志愿,如果第一志愿报考的学校没有被录取,所填第二、第三或其他志愿院校已录满,那么该考生就只能降低到下一个批次中录取,个别考生甚至因此落榜。

平行志愿:先看分数,后看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后,每批考生可同时选择A、B、C、D4个或A、B、C、D、E5个学校,录取投档时,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第一步:将所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顺序排序,比如最高分是700分,则先投700分的考生,再投699分的考生,再投698分的考生以此类推。第二步:每个考生投档时,电脑按志愿中先A学校,再B学校,再C学校的顺序检索,如考分够A学校,就投档到A学校,如不够,则看B学校,以此类推这样就相当于考生一次选择了3个或5个第一志愿,扩大了考生选择范围。对未被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的考生,还可以再参加征求平行志愿的填报,使考生拥有了更多的录取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三、平行志愿投档过程解析

现在,我们参照下表具体解析投档过程。假设共有15名考生(代号1-15)被划到第一批次,第一批次共有三所学校(X、Y、Z)参加录取,志愿表上学生只能填报此三校。并且X、Y、Z三所学校的招生计划都是3人,按调档比例算出要投入4人,那么根据平行志愿的规则,投档开始后,首先看排在第一名的1考生A志愿报的哪所学校,根据左表,1考生A志愿报的是X学校,这时,1考生的档案就被投送到X学校;然后再投第二名2考生,2考生A志愿报的是Z学校,那么2考生的档案被投到Z学校;同样再看第三名的3考生,第四名的4考生,依此类推。但当投送到第11人时,新情况出现了,前10名考生都是投送到A志愿学校,而第十一名的11考生投档时,发现他所报的A志愿学校Z档案已经投满,这时就要看他的B志愿,他的B志愿学校为Y,这时,从表中发现Y学校尚有一个名额,于是就投送到Y学校;然后再看第十二名的12考生,他的A志愿Y学校、B志愿Z学校的档案都已经投满,这时就要看他的C志愿X学校,招办发现X学校尚有一名名额,于是,就将第十二名的12考生的档案投送到X学校。至此,第一轮投档结束。13-15号考生因为成绩低,只有等征集志愿后的第二轮投档。

各学校在获得档案后,对各考生情况全面考察,进而决定录取与否,如果有学校因为对部分学生退档而再现缺额,那么也只有等第二轮征集志愿再一次投档,第一轮投档结束后,招办将没有招满的学校与没有录取的学生都统计出来,然后向未录取的考生公布还有哪几所学校未招满员,可以补填这些学校志愿,未录取的学生就会在公布的学校中再次选择,补填志愿结束后,又开始新一轮的投档。即将前面的过程再重复一遍。直止各学校完成招生计划。

四、平行志愿仍有梯度

对于高校来说,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后,生源素质更加均衡,也解决了以往投档中一部分高校生源爆满而另一部分严重断档的问题。据模拟预测,平行志愿一次录取率可达90%以上。对考生来说,降低了填报志愿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化解现行录取体制下填报高考志愿的所有风险。填报中,风险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院校调档数大于其招生计划数(一般为1:1.05到1:1.1之间)。比如某校招50名学生,调档数为55名,电脑从高分到低分检索时,你是投该校的第55名学生,按调档数你会被投到该校,如果专业没填好,你就有可能被退档。退档后,你只能再填征求平行志愿、降分征求平行志愿或在下一批志愿中投档。平行志愿的平行是针对电脑检索投档流程而言(详见5.3.2中的流程分析);对学生填报而言,切忌把平行理解成三个志愿都填一样高,否则一旦落入1.05~1.1范围内,有可能其他几个学校都录取不了你。因此仍要注意梯度,参考往年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从高到低进行填报。

2、也不可因为平行就把录取分数低的学校填在A志愿,高的填C志愿,那就无法进入更好的院校了。

五、平行志愿下总分相同时该如何投档?

我们知道,每省参加高考的学生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近百万人,这就必然会出现大量学生分数相同的情况,这时,根据平行志愿的原则,按照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投档,那么如果分数相同,该先投哪个的呢?根据以往实施平行志愿省份的经验,一般来讲,理科和文科着重点不同,在总分相同的情况下,理科考生的分数排序依次根据数学、理综、语文、英语成绩,文科考生则以语文、文综、数学、英语成绩为依据。具体来讲,是指:如果是总分相同的两个理科生,先看谁的数学成绩高,数学成绩高的先投,如果数学成绩还一样,再看理综成绩,如果还一样,再看到语文成绩,依此类推。假如两个读理科的考生考分均为550分,这时,谁的数学成绩好,谁就排在前面先行投档。

六、平行志愿规则下的志愿决策策略

6.1平行志愿下如何用分数定位学校

在实行平行志愿的情况下,那种想依据志愿技巧以低分进入好学校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学生只有用分数为武器进行竞争,从以往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来看,由于高分落榜及低分高就的情况大大减少,因此,录取到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成绩范围大大缩小。从各高校反馈的信息来看,生源分布发生显著变化,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缩小,可能只差十多分或二三十分,一些热门专业的高分考生密集且分差甚微。南航2008年在江苏招1265人,但一分之差就有几十人或上百人,那么这些学生的成绩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其实就是该校的录取平均分。所以,平行志愿规则下,我们在定位学校时,一定要运用该校的往年的平均分差来衡量判断。再不能用最低录取分数的分差来判断。这些数据一般在各省级招办出版的公开资料中获得。四川省的数据一般在《高考指南》中发布。至于平均分差、录取分差等相关知识,可以参看《瞄准就业填志愿》5.2.2节。

实行平行志愿,必然会对各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平行志愿让高分低就甚至落榜的概率大为降低,同时低分高就的概率也必然相应降低。这就使得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出现了高低分化,由于热门学校、名牌学校等考生心目中的好学校高分学生都愿意报,而低分学生进入这些学校的可能性降低,因此,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必然大幅度提高;而各批次中原来用以保底的学校则因为学生的弃选而导致录取线下降。其他一些中游学校则变化不大。从近年先行试点的省份来看,各学校的生源发生了的明显的变化,学生心目中的好学校,录取到很多优秀的学生,而学生不看好的学校则很难录取到优秀的学生。这一现实就在提醒我们,在预测学校录取分数线时,要深入分析该校在人们心目中的水平,如果很好,那么录取线要比原来提高,录取分差一般要达到平均分差的水平,而人们心目中的中游水平学校,其录取分变化不大,可以参考往年的录取分差。而人们心目中的保底学校,录取线一般还是处于该批次最低水平,即省批线。

6.2平行志愿下的志愿决策策略

平行志愿一般是指第一志愿实行四个或以上学校志愿的填报方式。它的规则是学生以它的成绩先在平行志愿的第一个学校进行排名,如果他的排名进了学校招生计划的投档比例之内,则可以投档到此学校安排专业录取。如果成绩的排名没有达到第一个学校投档比例以内的名次,则再以相同的规则看能否向第二个学校投档,以此类推,再看后面的学校能否投档。如果被排在前面的学校录取,后面自动作废。所以,在设计志愿时,排在前面的学校一定要是学生最愿意去的学校,否则被前面高校录取,则再无进入后面高校的机会。一般来讲,同学们心目中好学校的录取分数都比较高。所以,在设计平行志愿的顺序时,一般实行按往年录取分差高低大小排名,录取分差大的排在前面,录取分差小的排在后面。这也叫平行志愿的梯度。前面的分差大一些,后面的分差小一些。

由于实行平行志愿,为降低考生被退档的风险,各批次院校几乎都宣布进档就不退档。因此,各校的投档线就是该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今年各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与2007年相比都有很大幅度的上涨,是考生始料未及的。而且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完全是保护了各批次的高分考生,除非其不愿接受专业调剂,高分落榜的考生基本没有。这样,对于各批次的踩线考生来说,踏空的就非常多。如上海考生小魏的考分刚好踩在理科467分的控制线上,A志愿是上海大学,按照往年铁定能被录取,但今年落到了第二批次院校。负责招生工作的一位业内人士提醒,由于平行志愿完全是分数至上,对考生来说,填报志愿的博弈减少了,按考分的高低来排序录取。但对各批次控制线附近的考生来说,则因为各校最低分数线的上扬,造成投档投不出去,录取几率减少。为此,对新高三生来说,如果成绩徘徊在各批次的控制线附近,就要认真并慎重填报下一批次的志愿。

平行志愿虽然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但仍然很有限,也就是学生只能选择一次到两次左右,这就像投标一样,选择后大家一次比对,如果进了所选学校及专业的招生计划排名之内,则可以被录取,如果没有,则只有等补填志愿,那时学校已经很不令人满意了。所以,这里仍然有一个一次预测分数线的问题。至于如何预测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请看下回分解。

【专家解析:高考平行志愿及决策策略】相关文章:

湖北:06年高考志愿 学校PK专业如何进行抉择

2006年填报高考志愿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三)

志愿填报实例分析:量体裁衣 度身定制志愿

高考平行志愿录取还面临哪些难题

“平行志愿”是高考改革自主性原则的拓展

为新高三生支招如何填平行志愿

上海08年高考交志愿表时间推迟至5月中旬

省长一语惊人 “高招”全部实行平行志愿

上海教育考试院院长为考生填报志愿出谋划策

广东:08年高考日程表公布 成绩放榜后再报志愿

[标签:高考,志愿,]

网友关注

上海4名考生获香港中大50万港元巨额奖学金

香港高校内地生留港就业比例上升

香港高校排行榜出炉:港大中大和科大分列三甲

港澳高校竞揽楚才 两所提前批录取11所自主招生

内地尖子生热报港校:成都状元为何放弃北大

高考调查:上大学 报清华北大还是选香港高校

时评:北大清华要甘当二流 才有机会成一流

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将上调内地生学费

香港理工大学招生说明会成都站6月20日举行

香港高校06年共招收1300余内地学生

港校一批录取完成 云南文科状元弃北大投港大

香港大学07年起内地招生提高学费

近百名北京学生乘火车赴香港高校报到

教育部肯定港校内地招生 可能会调控

香港理工30日举行开放日 邀内地学生及家长参加

烟台高分考生钟爱北大清华 7人报港校2人录取

香港高校进京摘桃 清华北大等名校吸引力正减退

上海70名考生确认去香港大学 8人获奖学金

三大原因推动热潮 透视香港名校的“上海攻略”

香港各大学从2012年起施行4年制

瓷都学子保送录取香港科大 获39万港币奖学金

香港科大07内地招生学费上调 4年本科增5万港币

香港大学2007年计划扩招内地生

香港大学英语笔试 500单词难住重庆考生

香港4所大学06年已招约900名内地生

香港理工大学06济南招生 最高奖学金港币10万

厦门大学新生可免费到香港理工上学

赴港澳求学费用翻番 4年需花费近50万港币

新浪考试-中青报调查:内地高校竞争力下降了吗

香港中大07年招内地生 提供百份全额奖学金

网友关注视频

盘点今年最难的高考数学题

印度美术高考美术联考,考前培训班

高考体育四项生的日常训练——深蹲移动跳:发展膝关节,踝关节力量。

评测今年的高考语文卷

加油吧考生:2019高考咨询大直播 第43集 科学填报志愿 规划精彩人生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233集 考英语用来睡觉,结果仍是高考状元,如今她怎么样了?

高中信息技术

2019高考·语文试题有亮点 凸显时代主题 厚植家国情怀

励志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送给高考的莘莘学子,祝金榜题名!

高考英语作文分析2

这!就是专业 第31集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这!就是专业 第43集 河北经贸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47集 高考志愿,令人头疼的数学系,才是专业万金油,毕业后机会多

一边扔试卷一边玩摇滚?这个学校的高考减压方式,真是帅到没朋友

体育生参加高考,太猛了,第一名是飞起来了吗?

高考同学看过来,难度系数三颗星的奥数1

如何制作100万层的酥皮糕点?推算过程像数学高考题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479集 河南叛逆高考生,写下8000字批判作文,现状如何?

男孩考上理想大学,却因为网瘾休学在家,高中班主任上门劝导

高考政治一轮:《经济生活》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练习

最新高考数学全国2第12题视频讲解及答案

【姜浩张超画室】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4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二)

看懂图片,你也会做高考地理题,解析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4

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会

衍声高考琴行2019高本硕学生暑假音乐会 张俊瀚《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阿根廷舞曲》第三乐章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3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一)

高中数学必修5 高考数列选填真题技巧秒杀讲解

高职高考数学公式

【高考英语】七选五解析,不算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