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20-07-30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III卷、新高考Ⅰ卷(山东使用)、新高考Ⅱ卷(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各命制1套。
1 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
1.1 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如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我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参与抗疫的切身体验,分析和发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再如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1.2 关注人类未来,思考使命担当
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引导学生关注未来,思考使命担当。如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未来发展,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意在引导学生展现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再如北京卷作文题,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要求根据背景材料中的一句话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写一篇议论文,以此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1.3 发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
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如全国Ⅰ卷作文题给出的背景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定,从历史人物评说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通过观照现实,坚定文化自信。再如天津卷作文题,以中国面孔引出背景材料,其中既有家国情怀、中国科技的世界贡献,也有普通民众的奉献精神,以此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发愤图强、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除作文题外,其他试题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如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中全国Ⅰ卷的家庭伦理与孝、全国Ⅲ卷的《古文观止》、新高考Ⅰ卷的中国历史地理学,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中全国Ⅱ卷的殷墟甲骨文、全国III卷的中华文化、江苏卷的中华文明史,等等。
1.4 坚持五育并举理念,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试题
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通过精心设计试题,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以浸润的方式融入其中。如:古代诗歌阅读试题考查有关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龄、陆龟蒙、陆游、韩驹的诗,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考查有关海明威、沈从文、刘庆邦、葛亮、于坚、梁衡的小说和散文,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呈现篆刻艺术、潍坊风筝等语料,这些试题和材料旨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通过越野滑雪、有氧运动等试题素材的呈现,传达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体育意识;蒋子龙《记忆里的光》、白居易《观刈麦》等试题素材,蕴含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
2 科学考查,突出语文关键能力
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聚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考查,试题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6项关键能力为突破点,探索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途径。
2.1 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考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重视对读什么、如何读的引导。如全国Ⅰ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越野滑雪》,通过呈现对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细微的心理描写,引导学生突破传统阅读惯性,与作品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再如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聚焦新基建,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加大对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2.2 考查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通过精心巧妙设计情境,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在语言文字运用模块,通过考查语句补写、文段压缩、语病辨析、成语和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突出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如:新高考Ⅰ卷第20题要求学生分析不同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从语言环境、语体风格、逻辑重心等方面进行思考;浙江卷第6题给出2组宣传抗疫的图片,要求学生为图片拟出标题,并简要评价图片的创意,以此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概括能力和精确度。对应用写作能力的考查,既有往年常见的应用性文体,如全国Ⅰ卷写一篇参加历史人物评说主题班会的发言稿,全国Ⅱ卷写一篇携手世界,共创未来的演讲稿,全国Ⅲ卷给高一新生写一封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信,也有新的应用写作形式,如新高考Ⅱ卷要求学生以《中华地名》节目主持人身份,写一篇带你走近(填地名)的主持词。
2.3 考查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属于高阶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审慎思考、分析推理。辩证思维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思维领域的鲜活表征,要求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如: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设置充分的思辨空间,引导学生首先理解材料所述内容的逻辑关系,其次运用辩证思维提炼其中的辩证关系,最后促使学生批判性地探究画好像中好的标准何在,试题使学生体会到理论思辨与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上海卷作文以转折作为论题,引导学生关注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此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全国Ⅱ卷第15题,要求学生回答王安石《读史》诗所阐述的道理,引导学生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3 守正创新,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2020年新高考语文命题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支撑,通过精心选择材料、设计题型、完善试卷结构,加强教考衔接,将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和语文命题紧密结合,促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
3.1 加强教考衔接,助力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
2020年新高考语文命题增强试题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协同性,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及课程标准等文件精神,助力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试题在材料选取、设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与高中语文教学高度契合,试题情境注意联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语言表达、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如: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设计写一篇主持词的语文实践活动,直接对接2017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各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对接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观察具体的语言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3.2 坚定改革步伐,推动新高考平稳落地
教育部考试中心首次命制的新高考语文Ⅰ卷、Ⅱ卷,坚持高考内容改革的正确方向,努力体现高考综合改革精神,既考虑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参加新高考的实际,又对标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的试卷结构,保证新老高考平稳对接,助力新高考平稳落地。首先,试卷的结构布局更为均衡,将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调整为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阅读)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既涵盖了中学教学的阅读类型范式,又与现实生活中的阅读对象、阅读方式对接,增强了阅读对象的丰富性,便于设计更为灵活的问题情境。其次,增加设置主观题,现代文阅读Ⅰ模块、文言文阅读模块、语言文字运用模块均设置问答题,分别考查论证能力、文意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些以主观题形式呈现的新题型可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
4 稳字当头,坚定学生作答信心
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坚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保持试卷结构稳定、难度稳定,使学生能够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作答;坚持公平原则,把考查重点放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上,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平稳进行。
4.1 稳预期,符合学生对试题的期待
试卷结构稳定。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III卷结构与2019年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新高考I卷、Ⅱ卷试卷结构与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现代文阅读I、现代文阅读Ⅱ、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
考查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符。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Ⅱ、III卷的考查内容依据2003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新高考Ⅰ、Ⅱ卷考查内容遵照《普通高中2017级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适用于北京、海南、山东、天津)的要求。以名篇名句默写试题为例,全国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离骚》《琵琶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国I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荀子劝学》《醉翁亭记》《赤壁赋》,全国III卷出自《论语述而》《观刈麦》《阿房宫赋》,均为2003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背诵篇目;新高考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论语先进》《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新高考I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诗经秦风无衣》《登岳阳楼》《六国论》,均为《普通高中2017级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推荐的背诵篇目。
4.2 稳难度,利于学生正常发挥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从素材选取、试题设计等方面综合把控难度,使其与学生总体作答能力水平相当,让学生发挥出应有水平。
精选学生熟悉的材料。一是在选取试题材料时,将所涉内容是否在学生熟悉的范围、学生生活中能否接触到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以论述类文本为例:全国I卷的材料主题是孝的内涵形成及历史演变,材料中提到的家庭伦理问题与每一位学生都息息相关;全国III卷的材料对《古文观止》备受读者欢迎的原因进行分析,《古文观止》为广大学生所熟悉,其中有多篇选文是初高中教材必修篇目。二是不回避热点话题。以写作试题为例,疫情防控、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学生备考过程中关注的热点,这些内容都被纳入高考作文题。三是日常生活入题。以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为例,语料话题分别是有氧运动、噪音、食物消化、电子阅读、风筝等,均取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题型和考查点保持稳定。全国I、II、III卷题型和考查点与2019年保持一致;新高考I、II卷题型和考查点对标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并根据调研反馈进行了合理调整。
4.3 稳情绪,照顾学生的考场心情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材料选择强调情感中正平和、色彩明快清新,力图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友好、乐观积极的情绪。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全国I卷的《越野滑雪》讲述的是普通年轻人对运动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全国II卷《书匠》刻画的是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全国III卷《记忆里的光》探讨的是普通劳动者对信仰的追求,新高考I卷《建水记》呈现的是普通市井生活中的诗意,新高考II卷《大师》表达的是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体现的亲情。这些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情感,对于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刚刚和全国人民一起经历了疫情防控的青少年来说,既是亲切的,也是弥足珍贵的。再以古代诗歌阅读为例,所选唐诗或表达对生病朋友美好的祝福,或表达对即将分离的朋友的不舍,所选宋诗探讨读书、学诗、育才的方式方法,均健康向上。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对接课程标准,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实现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
【2020高考语文试题评析】相关文章: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28集 高考志愿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很一般,建议慎重选择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0集 高考前最后一只视频,山东王老师揭秘高考的秘密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教授的女高音高考曲目解析课程 第9集 《赛吾里麦》演唱讲解,音乐表现一定要自然流畅
amc传媒音乐影像 第一季 第598集 西安原创乐队走进英泰青卓 用音乐助力高考学子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教授的女高音高考曲目解析课程 第1集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为你讲解女高音高考曲目
学渣儿子高考,英语选择题全选B!老师通报成绩的那一刻父亲懵了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5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三)
北京新闻 2019 5.9万余北京考生今日高考 语文试题鼓励创造性阅读与表达
衍声高考琴行2019高本硕学生暑假音乐会 张俊瀚《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阿根廷舞曲》第三乐章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4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