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17-05-03
与政府主导的其他检查类似,高校评估也充斥虚假成分,用"形式主义"和"走过场"来形容都有些轻描淡写。
目前,中国教育部正在进行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依官方安排,此轮评估自2014年起,至2018年结束。可见历时之久,工程之大。
由于审核评估属例行公事,无太多资讯价值,因而,中国媒体鲜有报道,社会关注度也不高。不过,就身处其中的高校而言,景象却大不相同。例如,对于办学资历浅、声誉平平的高校,评估可是一次"战役",不仅提早大半年就成立了"评估办",而且两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全民皆兵,操练、演习和彩排一样也不少。
毫无疑问,对高校进行评估不仅必要,而且有益,因为高校办得如何总要有个说法,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信息。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评估,而是谁来评估和怎样评估。
与中国政府主导的其他检查类似,高校评估也充斥着虚假的成分。用"形式主义"和"走过场"来形容都有些轻描淡写,若说评估劳民伤财,是一场摧毁价值的狂欢,则一点不为过。
中国高校重视评估,因为这关系到领导的乌纱帽。借助评估,学校可捞取更多的资源。教育部门挥舞评估指挥棒,进一步加剧了高校追求数量发展的倾向,因为评估一次,高校就"大跃进"一回。以内涵为主的质量发展,被忽视了。毕竟,高校在质量方面不太容易取得进展,更不易观察,远不如"摊大饼"式的数量指标容易堆砌和直观。譬如,一些师资力量不足的高校为了评估,可以不惜血本,大价钱引进高端人才。至于评估以后,这些人才如何利用,是否有"放水养鱼"的条件,则无人过问,结果造成大量浪费。
即使评估如教育主管部门宣称的那样,是件好事,但能否办好,却不由教育部门的意愿和性子来。哈耶克曾说,通往地狱之路往往由善意铺就。全国如此多高校,用一个标尺来衡量,不就是一种计划经济思维吗?而管理者自以为可以这样做。
从评估的方式看,中国现行的高校评估是自上而下的,即以上级指派的几位专家为主导进行的评价。这种垂直式的评估方式,无论从参与的个体来说,还是就采集的信息来看,都显得封闭有余,开放、透明不够,而多年评估一次,每次耗时几年的轮流评估,又令评估结果缺乏动态特征,无法满足社会各界对高校的了解。
高校评估最终会形成一份报告,然而,由于信息传递出了问题,这份报告的价值被打了折扣。原因是,被评估学校早早获得通知,有足够时间准备。评估专家看到的资料和信息已被过滤、筛选和粉饰,早就偏离了真相。更有一些高校,为了评估过关,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例如,部分高校由于教学档案存在问题,年份不够,就挖空心思"做"档案。可以说,篡改历史记录和资料,提供虚假信息,已成为中国高校评估中公开的秘密。
通常,评估专家均来自体制内其他兄弟院校。由于与被评估学校属于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这些专家能否给出真实意见着实令人怀疑。出于面子等原因,即便这些专家在评估中发现了问题,也会有所保留,因为他们清楚,现在他们评估别人,改天自己也会被人评估。于是,别把事情弄得太难看,你好我好大家好,成为心知肚明的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估与关起门来的自娱自乐无异,更是一种隐蔽的腐败和权力滥用。
对于评估中出现的种种怪事,教育主管部门不会不知道,他们只是睁一眼闭一眼而已,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原因,使得中国高校评估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
为避免上述信息扭曲情况的出现,政府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高校的评估,允许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对高校进行评价,目标是建立起分散又有序的评估架构,实现评估过程的独立、透明和公正。换句话说,对高校评估不能仅由上级指定的几位专家说了算,而应该包括更多的社会和民间因素,他们要么独立于高校,要么与高校没什么利益牵扯,唯此,评估才有价值和说服力。
考虑到中国任何提前预知的政府检查大都会走样的尴尬现实,即便眼下教育部门想要主导评估工作,也应以“微服私访”的方式进行。这样做的好处,除去改善信息的真实性以外,还可节约开支,减少对高校教学活动和秩序的干扰。当然,这只是一种短期的权宜之计。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依此精神,让更多的社会和民间力量参与到中国高校的评价中来,就是市场起作用的一种标志,而政府转变提供社会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内容和方式,也是政府自身“供给侧”改革的体现。从长远来看,中国高校的评估,终究要由目前垂直、封闭和定期的评价,向横向、开放和动态的方式转变。为此,教育部门应逐渐将审核评估委托或让渡给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机构。
实际上,国外尤其发达国家高校的评估,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社会和市场基础之上的,即以横向信息的整合为主,没有政府主导的纵向评估。横向信息中,来自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最有价值。这不难理解,因为毕业生是高校的“最终产品”,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和见证人,他们的意见不仅值得尊重,而且还应占据相当的位置。
遗憾的是,中国高校评估忽略了上述两个关键因素。在教育部给出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中,竟没有毕业生反馈意见这一项,而用人单位意见也未给予应有的权重。虽然评估涉及到一些学生因素,但针对的也仅是在校学生,这显然不够充分。因为我们清楚,对一个学校的整体感知和评价,毕业多年的学生最有发言权,他们的反馈意见远比在校生的来得客观和准确。
中国教育部门或许会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不易采集为由,继续沿用和推行现行的评估做法,拒绝向横向评估方式转变。为此,教育部门需要更新理念,因为现在借助互联网工具,获取、整理和分析横向信息,技术上已不再困难。无论就信息的真实性而言,还是就投入的成本来论,横向的评估方式都值得尝试。
中国已实行市场经济多年。依市场逻辑,企业的优劣,应由其产品的消费者说了算。这种逻辑虽然残酷,但却真实,不绕弯子,当然也最公正。然而,目前中国高校的评估就如同企业的优劣不是消费者说了算,而是企业主管部门说了算一样,透露出教育主管部门顽固不化、拒不改革的陈旧思维。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的变迁,恐怕没有那个比教育部门饱受如此多的争议和诟病。从办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设计等关键环节上看,今天的中国教育本质上与改革开放之初没什么两样。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国教育部门长期被一些墨守成规的官僚所把持。时间已经证明,指望这些人锐意进取、推动改革已不大可能。对中国教育部门的改革,亟待拿出当年改革者的胆识和勇气:不换脑筋,就换人。
中国式高校评估可以休矣!
【中国式高校评估可以休矣】相关文章:
葛军大爷怒了:高考我出了个小学数学送分题,你们跟我说不会做?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1集 高考结束学生有多疯狂?山东王老师疯狂吐槽
乾坤已定,组合解读2019高考数学全国3卷理科18题,你是黑马吗?
一边扔试卷一边玩摇滚?这个学校的高考减压方式,真是帅到没朋友
2019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第50集 天津市高考历史三年本科录取排名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0集 高考前最后一只视频,山东王老师揭秘高考的秘密
学渣儿子高考,英语选择题全选B!老师通报成绩的那一刻父亲懵了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28集 高考志愿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很一般,建议慎重选择
你高考成绩高吗?这道题目怎能成立?高难度奥数,能不能把你难住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479集 河南叛逆高考生,写下8000字批判作文,现状如何?
美术联考用纸上海考试模拟试卷纸高考统考纸 4k水粉纸素描纸 速写纸卡纸美术模拟测试试卷纸 美术考试专用纸
高考前必听的5首励志歌曲,《Dream it possible》最能鼓舞人心!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教授的女高音高考曲目解析课程 第9集 《赛吾里麦》演唱讲解,音乐表现一定要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