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资    源
  • 资    源
当前位置:查字典高考网>高考资讯>综合资讯>城市比大学、专业更重要吗?

城市比大学、专业更重要吗?

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17-04-27

再过两个月,又到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了,考生和家长们,恐怕又会陷入深深的纠结中:

中国大学一千多,专业几百个,再加上国内大学所在的城市也有一二百,那么填报志愿时,面对“大学”、“专业”和“城市”这几个选项,到底想选A呢,还是B呢,还是C?

对于这道一年一度从来没有被落下过的难题,作为已经历过高考及志愿报考的非权威人士,查字典高考网团队的成员们也想说说,毕竟咱也算是“过来人”嘛!于是,脑洞大开的我们经历了一场残酷的“内部PK”。

@跑调:

去大学是去学习专业知识的,这个决定你以后走什么路。专业好,学校好,资源才好。关于城市,难道你毕业了,就一定待在这个城市了?不是去观光的,更不是去玩的。没有地方谈恋爱,是好好学习的一个条件!你将来的眼界不是由现在的城市决定,而是由你看问题的方向和方式决定的,也就是专业!

@Sandrarika:

如果是一些纯理工科的专业,不是很依赖外界环境,应该选二流城市的一流学校,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理论做实验,学校名头响一点好找工作,学习氛围也会比较好。

如果是比如金融类的专业肯定是选城市,因为它受环境影响很大。我有一个同学在天津南开金融系,他考研考到了复旦,他说如果再选一次的话肯定本科读上财。

@lzh:

作为出身小县城的银,大学四年虽说上的也是985、211的所谓名校(名字就不提啦,省的被拍),但却是在祖国大西北的一个山沟沟里结结实实待了4年,4年啊同志们,出校门几乎无人烟,夜生活基本仰头看天(数星星),而且最近的城市都在50公里开外,人生中最美好的4年,就这样“面山而过”……

如果当初去了北上广的一般重点大学,说不定眼界大开的小编,早就进跨国挣大钱去了呢!选大学,决定你的四年,选好了城市,开阔的眼界让你终身受益!

我支持选城市!

@小青:

只要成绩够,最好就去北京上海。小编大学去中国传媒大学交流一年,讲真,那可是从山大去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好东西一波接着一波看的眼花缭乱啊。动不动一群明星在操场踢球,动不动业界最牛主持人来给你讲个课,还经常能和白岩松面对面。

大城市的资源太多,机会更多,留给个人的发展空间更大。

如果有机会让我再选,我肯定选大城市!

@北京壹人:

对于非一线城市的考生来说,大学选择的顺序应该是1城市2学校3专业。

以帝都为例,本地孩子可以以同样分数去选择到外地上个更好的大学。但是外地考生想毕业后进入一线城市,最好的选择就是考入当地的学校。08年以后北京就已经停止外地毕业本科生的落户了,如果你不是在北京上学,建立圈子,想找工作扎根的难度就会更大。

而专业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重要,从事大学所学专业,且专业性很强工作的同学并不是多数。你未来工作机会和收入的多少更多的取决于你在哪儿上学在哪里就业。看看2016年的收入统计大学排名前100,北京上海占了多少。

@喵生无憾:

大学重要。

大学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是耳濡目染的。良好的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学习习惯之上的。一个人习惯养成后,无论他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有成形的思维模式建立。

读了好大学,我才知道抢占凌晨6点的自习室座位是那么不容易;

读了好大学,我才能够感受到南北方文化差异的区别,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谈资;

读了好大学,我才能够去感受成都这座城市的人文风情。

而且高考考不好可以复读,但是大学只能走一遭。

再说点实在的,现在谋职并不是因为你在哪个城市学习了四年选择你的加入,而是看你选择的学校。

所以,同学们,不要犹豫,选一个好的大学吧!

@hx:

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的话,我觉得还是应该选大学。大学生待得最多的还是校园,大学的氛围和底蕴才是对大学生最直接的影响。我觉得我的大学学术氛围并不十分浓厚,虽然也有相当牛的学霸,但浸淫其中4年我的大学给我的感受就是“憨憨的”。

当初填报志愿,一心想照着自己的兴趣来,所以最终决定选择了资讯学,而后结合自己的成绩与全国开设了此专业学校的录取线做了对比。其次考虑了所在城市,当时备选有海口、南昌、杭州、济南,但是当时肤浅的我更多考虑的是生活适应程度,最后来了中部一所城市。

个人感觉,大学的重要性要超过城市和专业。

@短腿小基基:

过了一本线,学校选择应优先于城市选择。

一本线以下,城市选择应优先于学校选择。

等到了大四保研考研就业这一步,你就懂学校多重要了。

至于在哪上学很重要吗?反正这几年也基本就是在学校里,和所在的城市倒没什么联系。找工作的时候,你的实力,你的学历,你学校的牌子难道不能给你足够的自信走南闯北吗?

这些年来,从每年高考录取的结果来看,从各地区每年的媒体报道中都可以看出来一个共同的现象: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的高校录取分数都一致走高。

北京、上海两地更是热门中的热门。这两地一本院校不用多说,每年都会以最高的分数争取最多的优秀学生,而二本院校的分数有些往往也会超过当地的一本控制线,甚至有些专科学校似乎更有面子,分数高过二本控制线,甚至超过了一本线。对于这样的情况,其他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城市的高校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这就是地域的特殊性给考生报考时带来的集体地域倾向--这些地方的高校成了众多考生的首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每个人都知道答案。

首先是看重北京、上海等城市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优越性。

认为在这些地方求学,不仅能够接受到高校的良好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还可以为今后的就业拔得头筹。这一点其实和很多高分考生放弃北大、清华选择去香港读书的情况一样。大家看好的就是一个与国际化交流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就可以接触更多高层次的人与事,这就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这样的想法的确没错,毕竟大家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也要与社会接触,与外界交流,这样一来,校外环境对人的发展来说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从众心理。

有不少考生和家长是因为看见别的孩子选择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因为从众心理也选择了这些城市;甚至有的家长和考生觉得在这样的城市里读书很光彩,从而选择这些城市。

之所以只愿意留在本地读大学。因为有些家长觉得考生身心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读书不够安全。从考生的角度来看则是自己对本土风俗习惯、文化氛围比较了解,不必要像其他同学那样还要有一个适应期,并且身边这么多的亲朋好友,办起事来会很方便。包括在自己未来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在这个城市生活了这么久所积累起来的人脉关系也会或多或少的帮上些忙。出于这些考虑,就有众多的考生不愿意离开当地,这其实也是一种地域选择过于狭窄的情况。

对此,建议这类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放眼全国,通盘考虑。尤其是对于那些分数不尴不尬的考生,不妨选择先报外地高校,以距离来换分数。

填报技巧:以距离换分数

这种技巧,主要针对某些考生和家长非省内院校不上的认识误区所提出的。由于某些考生和家长紧盯省内名校,从而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同等分数在省内不一定能上该省最好的大学,但是如果跳出本省,填报其他省份的高校,则极有可能增加录取的几率。

刘炜是四川的考生,刘炜总是感觉自己和父母家人的价值观差异很大,在家父母总是不停地唠唠叨叨,高考结束了,刘炜心中的唯一的一个愿望就是离家越远越好。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刘炜选报的专业都是东北、西北一些地区的大学,最终被黑龙江一所大学录取。

今年刚上大二的刘炜谈起自己当时的决定,非常后悔,他不仅仅不适应东北的气候,还不能习惯当地的饮食,始终无法融入当年的生活环境。决定毕业之后,继续回四川发展的他,觉得如果自己能够当时选择留在四川的话,不仅仅是不受东北的寒冷之苦,也能够在当地建立一大批的人脉便于自己未来的发展。

刘炜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由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很多孩子想要逃出家的庇护,离家越远越好。这种心理并不奇怪,但是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尽量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考察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不能仅仅为了远而追求远,影响自己人生的发展。

为了刘炜的悲剧不再上演,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千万不要和父母故意作对,我们要充分理解父母,同时父母也要学会理解孩子的意图,做好孩子的参谋,不至于怠误人生。

当“心仪的大学”与“心仪的城市”发生冲突时,或者说在“二线城市的一流大学”和“一线城市的二流大学”之间做选择,我更建议你选择前者。理由很简单,因为上大学这个过程是“求知”,不是“就业”。如果是就业,城市当然很重要,但如果是求知,城市就没那么重要。

而且,等你毕业后,拍拍屁股就可以撤了,买一张高铁票分分钟就能奔赴你梦寐以求的城市。不信你去到一线城市的那些大公司看看,有多少员工从外地大学过来的?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人才流动、企业招聘早就不受地缘关系的影响。决定你应聘成功的关键因素还是靠你的真本领,不是靠你在地缘关系上的优势。

比如,华为公司里的很多员工都是来自武汉的华科大。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目标是华为,那肯定是想办法上华科大,而不是深圳大学。深大虽然在地缘上与华为很近,但在人脉关系上却远不如千里之外的华科大。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在高铁与互联网的时代,企业识别人才早已不受地缘关系的限制,地缘相近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你有真本领,就是从铁岭跑到深圳,像华为这种完全市场化的企业也一定会用你。

很多人认为到一线城市上大学,有助于建立人脉关系。

我当然认可人脉关系在我国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建立人脉关系的技术含量已经提高了,很难再像过去那样靠亲缘相近、地缘相近就能蹭人脉了,现在更多的是要靠校友关系,以及能力相近、趣味相投等东西。就像前面说的,华科大与华为的人脉联系,就远大于深大与华为。

说来说去,你还是得有真本领,没有真本领,就是天天在陆家嘴念abc也进不了陆家嘴的公司。有真本领,就是从铁岭过来,也能到华为上班。

那么,真本领哪里学?中国山东找蓝翔——对,好学校是不问出身的!广大二线城市有很多非常好的大学,他们的教育水平、科研水平、人脉资源,都能甩过一线城市二流大学几条街。都这个年代了,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差别也没那么大了。再说,就一个在校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社会面来说,一线城市能看到的东西,二线城市现在也基本能看到了。

当然,如果你有条件上一线城市的一流大学,那没什么好说的,你不是这篇文章的读者。

有读者拿广州和梅州、上海与海口做比较,就没什么比较价值了。既然是上大学,你选择的城市当然不能太差。条件允许的话,至少也得去个二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起码得是一个人口超过500万、有地铁或者有星巴克的城市吧。

大学期间,“知识”虽然比“见识”更重要,但也不能完全没见识,至少也应该学会喝喝星巴克、穿穿快时尚、认认豪车车牌等基本的白领生活小贴士。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很重要,没有多少观点可以无差别地适用于所有人。

简单来说,如果你的分数完全够得上二线城市的211或者985大学,就完全没必要去到一线城市上个二流大学。

如果你的分数的确很惭愧,无论去到哪都只能上个二三流大学,那肯定还是去一线城市比较好,至少还能长长所谓的“见识”。

也就是说,前者是学霸的选择,后者是学渣的选择。

我说大学期间知识比见识更重要,但不是说长见识就完全不重要了。

见识是怎么来的?很多时候,是靠冲突感来获得的,是靠接触异质感的东西感悟到的。一个上海人一辈子待在上海也不见得能长多少见识。因为他从未走出自己熟悉的环境,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什么不同,甚至因为没有对比,他其实都不知道上海好在什么地方。

正如我那位朋友所言,世界很大,你应该趁着上大学出去看看,否则你都不知道豆花还可以咸着吃、馒头面条也能当饭吃。

所以,如果你在南方,就去北方上大学吧;你在北方,就去南方上大学吧;你在山里,就海边上大学吧;你在海边,就去看得到山的地方上大学吧。

当然,你最好能出国。出国可以获得更大的异质感、更广泛的冲突感。在陌生的环境里,你一定每天都生活在新奇之中,你一定可以见到很多很多没见过的东西,你一定想问很多很多的问题,你一定会变得更加的开放、包容与乐观,你一定进步神速。

你已经18岁了,可以展翅高飞,可以诗和远方。

我知道很多人认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但恰恰是因为这样,专业才不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世界变得太快,你根本把握不住,现在选填的专业很可能三五年之后就属于夕阳专业了。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历史。十多年前最火的专业是什么?我记得我有很多同学选择了机械、冶金、传媒等专业,这些专业在当时看来都是不愁找工作的。问题是,十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开始愁失业了,因为他们所在的行业要么是产能过剩型,要么是被互联网冲击型。

大概五年多年前,一位朋友的表弟想报考计算机专业,我那位搞IT的朋友表示反对,因为那个时候的计算机毕业生的确太多,在职场上属于供应过剩的专业。然而,这才几年时间,IT行业碰上了移动互联网技术革命,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身价倍涨。今天,在北上广深这几个城市,随便一个APP程序员的月薪都是两万起了。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十多年前大家瞧不上的“小三门”专业,比如音乐、美术、动漫、舞蹈等等,现在的就业行情越来越好了——因为今天这个社会越来越重视美学了,企业越来越需要美学专业的员工。BAT与广大游戏公司的美术设计师薪酬可不低,如果懂点摄影摄像与音乐,还有机会像papi酱那样成为网红。

我举这些例子的意思是,世界变得太快,今天的热门专业或者说新兴行业,也许过个几年就成了夕阳产业,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饭碗完全寄托在一个看上去不错的专业,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比起掌握一门过硬的专业知识,你还需要掌握一种更深层次的本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有这些本领在,世界在变、我心不慌。

再举一例,最近有位朋友问我,她妹妹想学经济,应该选南京大学还是上海财经大学?我当然知道后者在投行领域深厚的人脉,但我仍然建议她选择前者,因为我相信这样一个全国一流的综合型大学,对一个学生整体的成长更有帮助,那种“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力,哪怕是一个一流的专业型大学都很难企及的。

再说了,谁知道五到十年后,金融行业还没有现在这么风光?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华尔街那么多精英都破产了。真到那个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专业反倒成了你的“负资产”,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才是的你的真本领——而这,正好是一流综合大学更擅长的东西。

真正好的大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力会远大于城市这个“社会大学”。只有那些没心思念书、一门心思混社会的学生,才会认为城市比大学重要!

【城市比大学、专业更重要吗?】相关文章:

高考生必看 降分录取的国家照顾专业有哪些?

京三名校同时举办开放日先入学再细分专业成趋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临沂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河北2016年对口专业考试安排确定:与高考同期进行

2016年河北省美术类专业联考合格线

2016年高考 别轻易错过这些好大学好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文理兼收专业毕业更强竞争力

开学季:愿大学生不再像小学生

关于诗歌大学生需要补课吗

网友关注

山西2014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

山西考生注意:高考平行志愿1分之差或后退700名次

山西高考艺术类音乐(声乐)专业统考办法调整

山西:2013年高考分数线

山西: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高考不享加分照顾

2015年山西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

山西:关于规范和调整普通高考加分项目的通知

今年山西高考政策“稳中有变”

2015年山西高考考试时间安排

高考改革利好山西考生 提高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

山西高考:合规随迁子女享同等招生录取待遇

2013年山西省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理工类)

山西:高考体育专业测试成绩可查询

山西省2014年高考时间

山西:部分二本C类院校再征集志愿

2014太原二模数学(理科)试题及答案

山西2014年高考外语听力成绩将不计入总分

2013年山西省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文史类)

山西高考生可于12月4日开始网上补报名

2015年山西省调整高考加分项目

山西34万考生参加高考 较去年减少16801人

山西省高考志愿26日起开始网上填报

山西省各院校2014年本科新增专业名单

山西招考中心:未报名考生可以进行高考补报名

山西省调整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

山西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

山西招考中心详解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政策

山西2013高考录取率预计达71.5% 已录取76702名考生

2015山西高考推行平行志愿 全部网上填报

南方科技大学2014年首次在山西自主招生15人

网友关注视频

2019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高中数学 107 高考如何秒杀数列

这!就是专业 第31集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NBA流言收割机 第6集 神预测?高考数学试题暗示猛龙勇士4

amc传媒音乐影像 第一季 第600集 高中校长演唱《记忆花园》为高考学子助力打气

星闻乐坊 第1272集 张杰的一首歌成了高考神曲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0集 高考前最后一只视频,山东王老师揭秘高考的秘密

这!就是专业 第18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体育生参加高考,太猛了,第一名是飞起来了吗?

视频|上海高考作文: 寻找“中国味” 专家

1000张学生用草稿纸考研专用免邮空白便宜薄演草演算纸白纸本书写纸批发打草a4大张实惠装18k高考数学草稿本

这四首励志歌曲,送给为梦起航的高考学子们,听完心潮澎湃!

高中语文知识清单高考语文总複习工具书第5次修订五全綵版五三曲一线科学备考基础知识手册知识大集结资料书参考书导书高一高二高三

高中信息技术

学渣男高考英语全写B,老师给老爸说成绩,老爸直接听懵了!

凤凰县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会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479集 河南叛逆高考生,写下8000字批判作文,现状如何?

高考英语作文分析2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233集 考英语用来睡觉,结果仍是高考状元,如今她怎么样了?

广州早晨 2019 山西一高中班主任带学生骑行1800公里去上海

高考前必听的5首励志歌曲,《Dream it possible》最能鼓舞人心!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3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一)

amc传媒音乐影像 第一季 第598集 西安原创乐队走进英泰青卓 用音乐助力高考学子

武汉美术高考

评测今年的高考语文卷

良心推荐:2019高考数学全国3卷理科12题讲解,附答案

葛军大爷怒了:高考我出了个小学数学送分题,你们跟我说不会做?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5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三)

他高考作文仅得6分,总分428分,被985高校录取,却被导师拒绝!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教授的女高音高考曲目解析课程 第1集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为你讲解女高音高考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