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资    源
  • 资    源
当前位置:查字典高考网>高考资讯>综合资讯>高校学者痛陈人才“帽子”之滥:助长学阀和学术泡沫

高校学者痛陈人才“帽子”之滥:助长学阀和学术泡沫

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17-04-17

为了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国家多部委、各省市和众多高校纷纷推出各级各类的人才计划,其中不少发挥了鼓励创新、培养人才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政出多门,定位重叠,一部分人才计划在一些地方和系统客观上形成了“帽子工程”,这些“帽子”与科研资源、职称晋升、评奖待遇紧密挂钩,事关青年学者的“功名利禄”,从而引发抢“帽子”。

记者调研中听到许多业内人士呼吁:令人眼花缭乱的“帽子”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科研生态,助长了学术泡沫。当前,亟待正视拼抢“帽子”的浮躁风气,梳理整合名目繁多、重复交错的人才计划,创造一个让年轻人静下心来搞学术研究的良好环境。

“帽子”抢起来,泡沫浮起来

——西部某高校人文学者痛陈人才“帽子”之滥

自述者:应要求不具名

戴不戴高“帽子”事关学院利益

时下,各种人才计划、人才工程的“帽子”满天飞,适合社科年轻学者的帽子也多了起来,有些学院领导硬性要求大家削尖脑袋去争。因为戴不戴这顶高“帽子”,事关学院自身绩效和利益。

我们院领导常说,一张饼摊在那里,你不去使劲咬,别人就会去把它咬走。“你看某学院,去年几个人去争‘青年长江学者’称号,我们学院一个人都没有,咋办?”他讲起这个状况时很生气。

一所大学里,每个学院一方面要争话语权,另一方面还要完成规定绩效。学院戴各种“帽子”的教师越多,在各种评审委员会中掌握的话语权就越多,拥有的资源分配权就越大。教师争到的一顶顶“帽子”,都可以计入对学院的绩效考核,享受相应的加分,学院也才能拿到学校给予的相应收入,不然集体被扣钱,自然会殃及教师。

抢“帽子”流行“一鸡多吃”

一个年轻学者想要努力够着各种人才“帽子”标准,需要具备两方面优势。一是以导师为中心,展开社会公关,频频在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亮相,结交很多人。实际上很多这样的会议并不深入讨论学术,主要是会面,把关系处好,彼此交换资源。二是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一篇论文就能说完的事情,要分成三篇四篇论文来讲。我把这种行为称为“点杀”,或者叫“一鸡多吃”。一些混得好的年轻人,最善于“一鸡多吃”。

现在,在人文学科里面,抄袭这样的造假行为已经太low了,更高级的就是这种隐蔽的“一鸡多吃”。一个科研成果,申请完省级项目,换个题目又去申请国家级,不断往里面“注水”。只要善于包装自己,会“秀成果”,就容易“出成果”。

助长学阀和学术泡沫

我不否认,争到各种“帽子”的人,确实有名副其实的,但是鱼目混珠者也不少。与其苦熬,不如“争帽”,助长了学阀和山头主义。你要不是某名师的学生,你连一杯羹都分不上。某些戴上“铁帽子”的所谓大学者,实际上主宰着优势科研资源的支配权。

上行下效,在由各种级别不同的“帽子”铺成的成才道路上,年轻人就像打怪升级的游戏玩家,只有永不停歇地抢“帽子”,才有机会获取和控制更多学术资源。

这种激励机制造成的后果,就是科技创新的低劣循环,加剧科研的泡沫化。一个学者一辈子引以为豪的成果可能就那么几个,但是面对一堆捆绑着各种资源的“帽子”,很多人是经不起诱惑的。有人甚至还敢将一些集体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变成个人成果。

我们常说股市有泡沫,电影票房有泡沫。实际上,大量资金附着在一些人才计划的“帽子”后面,涌进学术市场,也催生了大量的学术泡沫。这个泡沫的背后,是学校与学校、学院与学院、学者与学者之间的白热化竞争。

“强刺激”下未必真能促进创新

我们过于相信竞争能促进创新,但是我们忘了一点,就是这样的竞争必须建立在公平的机制下,否则只能适得其反。现在的科研和学术资源,首先由学校掌握,分到院里面。由于院领导往往身兼两职,既有行政权力,又有学术权力,因此院领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各种资源的分配。

为了争资源,不少学者不是潜心搞科研,而是想法设法去抱院长的大腿、校长的大腿,学术越来越难以独立。让知识分子削尖脑袋去抢“帽子”,并不一定能让创新提速,还会加剧科研领域的无序竞争,加剧急功近利的学术泡沫,破环科研整体环境,与科研推动创新的初衷背道而驰。

“帽子”满天飞,也可以看出一些部门和地方的急功近利。能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不足是一件好事,但以此认为“强刺激”就可以推动科研创新,还是有些想当然。科研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实现的,它不仅有周期性,还需要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

遏制“帽子”批发,须推动学术资源供给侧改革

首先,我们真正要想办法改变学术资源的供给方式,不是大包大揽批发人才“帽子”,而是培育创新土壤,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权力真正下放给科研机构、给在一线从事创新工作的人。应赋予科研团队更多的资金支配自主权,只有科研人员才知道科研人员真正需要什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可以负责保管好钱,但钱怎么用、给谁用,应该交给专家委员会来评定,而且应该透明化,专家委员要定期改选更换。

二是撬动社会资金支持科研,并承认这些科研成果的有效性。目前民间资金支持的科研成果还难以进入正规的成果评审系统。小微企业都还有小额贷款,为啥对待年轻学者就不能有小额科研经费呢?建议国家设立一个更大规模的科研基金,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吸引社会资金注入形成科研经费基金池。

三是要更加重视对基础学科、人文学科的资金支持。

当前还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创新来源于什么?我认为它来源于不同学科、不同思想观念之间的碰撞,没有自由思考、交谈、流动,哪里会有新观念出来?今年我们高度重视创新,把精力更多投放在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创新上,却忽视了一点,所谓孵化园,不是说修个房子,提供专项资金保障,再减免税收就叫孵化,真正的孵化是来源于技术背后的母体,这就是要有足够的基础理论探索和足够的人文素养。

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科技创新并推动生产力发展是不现实的,但是它能根本上改变一个人审视世界的角度,给予一种高度。不少创新恰恰就来源于这个高度。马云为啥能脱颖而出?就在于当年大家都忙着创业,他却比别人站得更高。很多时候,人文孵化就是一个“捕风捉影”,但恰恰是这个“风”和“影”,往往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变。

长长“帽子”链,赢者可通吃

——专家建言遏制“帽子”满天飞

针对西部某知名高校一位青年人文学者痛陈的拼抢“帽子”乱象,半月谈记者分别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主任王向朝。两位专家一致表示,“帽子”过滥、“帽子”之争在当下科研界、教育界相当普遍,亟待“瘦身”和降温。

记者:我国的各类人才项目、人才计划的现状是怎样的?

王向朝:目前国家各部委人才计划已近20个,全国各级各类有一定影响的人才计划近百个:长江湘江闽江,江江冠名;黄河辽河海河,河河有份;黄山天山阴山,群山“并立”;泰山嵩山华山,五岳“齐飞”;有攀登、有扬帆、有飞天,计划层出不穷;有三秦、有燕赵、有楚天,尽显“中国特色”。

王梦恕:现在,各种人才计划、人才工程遍地开花,各个部委有,各省市甚至县里都有,各个高校内部也有。“帽子”已多到不知各类人才计划、各层次人才项目孰高孰低的地步。

记者:人才“帽子”竞争对青年学者产生了哪些影响?

王梦恕:大多数人才计划都对应着不菲的待遇,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大家参评的积极性。一旦评上了,和身边人相比,就会在科研经费甚至生活水平上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在这样的超强刺激下,不少年轻学者整天忙于各种计划的申请、评选,甚至还要拉关系,混脸熟,身上增加了不少市井的气息,反而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搞研究了。抢“帽子”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让学术圈变得很浮躁。

王向朝:形形色色的“帽子”与科技资源、职称、评奖、待遇紧密挂钩。由于事关前途命运,要想在学术界有所建树,青年学者抢“帽子”似乎成了不可不做的功课。

王梦恕:人才计划种类太多,青年学者往往疲于奔命。忙完申请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又要去申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拿到后又去申请长江学者青年学者计划。这样一个“帽子”接一个“帽子”,将精力都投入到人才计划的竞争当中,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王向朝:抢“帽子”使一部分青年人才偏离了正确的研究方向。为了凑论文、拿“帽子”,不做重要的,只做短平快的;不做原创的,只做跟风的。结果是离“帽子”近了,离贡献远了。另外,抢“帽子”也助长了学术界“拼关系”的不良风气,一些年轻人因此在工作之初就习惯了投机取巧。

半月谈记者:给人才“戴帽”有何评判标准?如何掌握?

王梦恕:不少人才计划的评选,没有明确的标准,很多计划最终就简单以论文的数量作为标准。而且,许多人才计划都是可以重复获评的,拿到计划越多的人,在参评下一个计划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机会。

王向朝:大大小小的“帽子”已形成环环相扣的“帽子”链,有了“帽子”容易得到更多的“帽子”,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另外,“帽子”的光环被过度放大,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想方设法以高薪和动辄千万的经费吸引各种“帽子”人才,一些人为此频频“转会”,导致“转会”成风,甚至出现了单位之间的恶性竞争。

记者:现有的人才计划应如何改进和完善呢?

王梦恕:由于各种“帽子”的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选不够公平、管理也不完善,建议国家制定一套统一的人才分类标准和评价办法。

王向朝:要加强人才计划的管理,完善评选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评选标准的设定以实际能力和潜力为核心,避免盲目“重海外、轻本土”“重学历、轻能力”“重论文、轻实际贡献”。同时,完善跟踪评估和淘汰制度,评估不达标者应予以摘帽。

王梦恕:应该限定同一层次的申报人,不可再重复申报同等层次的其他人才项目,国家和单位也不重复奖励。这样可大大节省青年学者频繁竞逐各类人才计划的宝贵时间。

王向朝:可考虑限定同一申请人的人才项目申请数量,避免一人多冠。针对高层次人才,建议实行薪酬福利指导制度,一方面,让高层次人才的收入与其贡献相匹配,另一方面,设定薪酬上限,避免不正当竞争。总之,要加强顶层设计,梳理整合各种人才计划,避免政出多门、定位重叠、评选过滥,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人才计划体系。

【高校学者痛陈人才“帽子”之滥:助长学阀和学术泡沫】相关文章:

洪成文:高考招生的政策调整应做好信息公开

高考专业选择前要“七”了解

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江西2016年36万人报名高考,高考大纲出炉

江西教育考试院致全省2016年高考考生的公开信

张凯借城市发展步伐回乡创业成功

明年高考“国考”,你准备好了吗?

平行志愿扩至高职批次 将成江西省高招主要模式

清华大学:启动“人文”讲坛传承学校人文历史

教育部:2015年盲生高考不存在能考不能录情况

网友关注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拟在山西招收40名飞行学员

2014年海军将首次在北京招飞 计划招收5人

陕西:2014年空军招飞报名开始 高考成绩一本线以上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招30名女性 飞机上将现女空警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飞行学生简章

海航2014年在京计划招收20名飞行学员

空军招飞: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京招20名飞行员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在辽宁招飞时间安排

湖南高考生彭娅婷将成株洲首位女飞行员 考了602分

南航2013年计划在广东招收飞行学员130名

中国民航大学两个专业2013年计划在京招40人

南航2014年在辽宁招110名飞行员 文10名 理100名

招生计划:2013年空军招生女飞行员共40人

2014年国航在北京招飞行员50人 减少平谷区报名面试点

中国民航大学2013年在京空中乘务及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专业简章

黑龙江:国际航空来大庆市招收飞行员 10月12日面试

内蒙古2014空军招飞体检开始 共设6个检测站

南航2014年空军招飞视力标准降至0.3

2014年南航在湖北招60名飞行学员 9月22日日起进行初检面试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在江西招飞时间安排

东航在北京2014年招收高中飞行学生简章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在安徽招30名飞行学员

空军招飞复选:体检实行单项淘汰 心理选拔有三平台

重庆:空乘专业考试1月5日至10日进行面试

2014年民航招飞计划数大幅增加 录取线或将提高

空军招飞首超一本线 在京录取6名高考生

南昌理工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在京设6面试点

2014年南航计划在河南招100名飞行员

2014年空军招飞有三项调整 心品测试优秀可加分

2013年东航空乘招收对象年龄为25周岁以下

网友关注视频

女儿高考作文只得5分,怎料妈妈一听作文题目,瞬间懂了

这!就是专业 第47集 江苏理工学院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28集 高考志愿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很一般,建议慎重选择

1000张学生用草稿纸考研专用免邮空白便宜薄演草演算纸白纸本书写纸批发打草a4大张实惠装18k高考数学草稿本

招办面对面 第2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视频|上海高考作文: 寻找“中国味” 专家

体育生参加高考,太猛了,第一名是飞起来了吗?

高考帮:这!就是专业 第8集 安徽师范大学

小品:马云被宋小宝调侃当年数学高考考一分!

创艺第二届:2019届高考录取表彰大会暨“核桃音乐节”合影——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创艺

这!就是专业 第36集 河北经贸大学——数学专业

高考政治一轮:《经济生活》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练习

2019高考·语文试题有亮点 凸显时代主题 厚植家国情怀

2019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第50集 天津市高考历史三年本科录取排名

高考英语作文分析2

2019高考语文全国2卷小说阅读解析

良心推荐:2019高考数学全国3卷理科12题讲解,附答案

高考帮:招办面对面 第55集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2卷理科第4题讲解及答案

这!就是专业 第18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教授的女高音高考曲目解析课程 第9集 《赛吾里麦》演唱讲解,音乐表现一定要自然流畅

初二辍学,3次高考落榜,如今却成为最成功的音乐人之一

星闻乐坊 第1272集 张杰的一首歌成了高考神曲

男孩考上理想大学,却因为网瘾休学在家,高中班主任上门劝导

看懂图片,你也会做高考地理题,解析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4

老外:外国理科高材生遇到中国数学高考,看到题目狂喊:NO!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1集 高考结束学生有多疯狂?山东王老师疯狂吐槽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479集 河南叛逆高考生,写下8000字批判作文,现状如何?

一边扔试卷一边玩摇滚?这个学校的高考减压方式,真是帅到没朋友

amc传媒音乐影像 第一季 第598集 西安原创乐队走进英泰青卓 用音乐助力高考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