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资    源
  • 资    源
当前位置:查字典高考网>高考资讯>综合资讯>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园地”

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园地”

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17-04-14

1

很多人迷恋于网络,已经不太可能较长时间集中精力去看一本书,写一篇文章。人们很容易变得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记忆完全依赖互联网,依赖百度、谷歌,那记忆就可能沦为技术化。生物记忆变成物理记忆,这对人类的感情、性格、思维的形成会有什么影响?起码可以断定,过量的信息,真真假假,鱼龙混杂,总是来不及过滤、处理,就如同大海波涛一样不断丛集、翻滚,冲击着人们,这可能会产生很大问题,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心态。

为什么“扯”到互联网和信息过量?

因为我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一些中小学老师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但焦虑也多了。这是为什么?

我想除去社会转型、市场化等原因,恐怕也有信息过量的原因。所以我主张大家都能好好思考—下,在新的世界性的焦虑现象面前,我们最好能多一些“定力”,让自己静下心来。

面对信息过量现象要有自觉,那就是学习并让自己具备一点信息传媒素养,知道现代信息传播的规律,一些重大的变化(比如传播渠道、方式),既要接受它,又要看穿它,不是被动面对,不是被裹挟。

对于网络信息,对于博客、微博的传播特点,都要有一定了解,尽量选择相对良性的信息渠道,适当减少信息量。

对铺天盖地的信息,自己要有一些过滤、分析,才不至于杯弓蛇影,草木皆兵。要有平常心,日子才过得下去。

语文学科本是化育人的学科,“定力”就尤其重要。

这里说的“定力”,包括应对和过滤复杂、过量信息的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规律、以不变应万变的眼光,还有平常心。自己有些“定力”,才不至于完全被信息爆炸的洪流所裹挟,才能在没完没了的各种“现实冲击”面前保持清醒,不“愤青”,不抱怨,也不“九斤老太”,不随波逐流,而是沉下心来,尽量挤出自己发展的空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实在的事情。

自己有“定力”,才能让你的学生处于相对不那么烦躁的“小气候”中,也才有比较好的学习环境。我也主张中小学要有传媒素养方面的教育,这是新课题。

2

除了社会原因、信息过量原因,老师们的焦虑很大部分还来自教学生活的失衡。

过去当老师那种“自由职业”的状态已不复存在,教学中很多问题都是两难的,不好解决。常听老师们抱怨说,课改理念是好的,但现在谁也摆脱不了应试教育,所以很无奈,只能是老一套。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社会的“普遍的焦虑”,传递和转移到了教育领域,学校也很烦躁、很功利,教育的本义在相当程度上被异化了。一边搞课改,一边是应试教育不断加压,学生们几乎就把学习当做敲门砖,老师们也很无奈,这也是造成焦虑的一方面原因。

如何减少无奈与焦虑,我有三句话:承认现实,着眼未来,懂得平衡。

承认什么现实?高考中考仍然存在,竞争必然激烈,那么人们极端重视考试的想法也就必然牵制教学,极大地影响教学。这种状况很难解决,不是我们当老师的可以左右的,我们必须承认这种现实。

着眼未来,就是比较清醒地看到现实中存在的极大的不合理,现在这种应试教育是不可能真正培养出优秀人才的,甚至可能产生扼杀个性与创造力的极坏的后果,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现实的巨大阻碍,就完全放弃老师的责任。

特别是语文老师,从事的是人文性、精神性很强的化育人的工作,所以理想的灯不能就此熄灭,不能让自己连同我们的学生完全卷进应试教育的泥淖之中。就是说,还得留下一份心,为孩子们的未来着想,培养他们成为既有知识与能力,又有健全人格的人。

承认现实,又要着眼未来,两者有些矛盾,并不容易做到,所以我提出要懂得平衡。

我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课改和高考应当相生相克,共同改进。“相生”就是共存:“相克”就是互相有矛盾,又互相促进改革。这就是平衡。

为何要“相生”呢?说到底,课改目前还得在高考的框架下进行,不能过分理想化,不能和高考对立起来独立推进。在高考框架下课改能走多远,就尽量走多远。完全不考虑高考,甚至忌讳谈高考,这样的课改是脱离国情,脱离实际,不会成功的。家长和老师也不会听你这一套。

课改怎么面对高考,和高考共存相生,又不被高考拖着走,恐怕要调整思路,想想办法。高考不会取消,只能改革。事实上这几年已经作了一点改革,但既然是考试,就有基本要求,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高考对于教学肯定会有制约,课改必须面对这种必然的制约,但又保持一定距离。这就是“平衡”。有平衡,就是进步,就是改革。

这是个现实问题、核心问题,是课改的瓶颈。也不能简单认为面对高考,就是站在课改的对立面,这种思路是有问题的。我们要帮助学生学得好,学得活,考得好。课改和高考必须也能够谋求共存,彼此“相生”又“相克”。

有水平的老师对此不那么焦虑,因为他们懂得平衡,懂得相生相克的道理。他们既能让学生考得好,又能让学生学得不那么死板,不陷入题海战术。这就是水平。

看来,如果我们想不被现实的洪流吞没,想让自己的教学实绩对学生长期起作用,而不只是实现目前的应考目标,那我们还是在提升自己的平衡能力上多花点工夫吧。

3

除了焦虑感,现在教师还普遍感到了职业性倦怠。这个问题很现实,司空见惯。

老师们现在都很忙,一天到晚忙,一年到头忙,说得好听是工作繁重,但如果静下来思量,都收获了什么?所做的都有意义吗?这样生活得充实吗?不见得都是满意的回答。

一线老师很累,不只是工作的累,而且是“心累”,精神上的疲惫。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语文课缺乏兴趣?很可能老师本身就缺少兴趣,没有明确的方向感,没有个人的精神空间,越累就越是兴味索然了。

教学本来是主动性、创造性很强的事业,现在多被各种客观因素所制约,成了按部就班去实施的任务,其中还有很多竞争,很多做无用功的形式主义、事务主义,这一切赶着大家拼命往前奔,天天如此、长期如此,谁不累?所谓职业性倦怠就这样发生了,严重了。

职称晋升、申请项目、评比检查,永远没完没了。生活的漩涡把人们带进去了,身不由己了,借用马克思的说法,就是“异化”了。如果跳出来想一想,这多么可怕且可悲。

我们当语文老师,是注重人文精神的。人文是什么?就是关注人的处境与命运,我们是否应当首先关注一下自己的处境与命运,关注—下自己的职业性倦怠?

当然,不能全怪老师自己。最根本的,是外部环境必须要改善。

具体来说,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要真心实意重视教育,一方面加大投入,另一方面给学校和一线老师松绑。要想办法多少解决一点教师的职业性倦怠问题。最要紧的,是不能让学校完全卷入市场经济大潮,不要让学校自己去创收去弄钱。只要卷入市场,学校和老师就都不得安生,就有无穷焦虑。

当然,从根本上说,就是逐步从应试教育为主转向素质教育为主,就是落实课改中提出的那些好的理念。

讲实际一点,如果外部环境就是这样紧迫,如果课改的目标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很难实施,如果我们所处的小环境就是那样紧张甚至有些恶劣,那么作为一个普通老师,该怎么办?就是抱怨,把原因全部推给外部环境?就是继续职业性疲倦,甘愿沉沦于庸常的生活?

我想大家是不甘心的。那怎么办?我想最好多少坚守一点理想主义,具体来说,每个人都保留一块“自己的园地”。

这本是周作人一篇文章的标题,大意说的是心灵自由和写作自由的空间,属于自己的空间。这里转用—下,用来说明语文老师需要的精神空间。

我们无论工作多么忙,最好有自己的一个精神家园,哪怕是一块不大的“自留地”。不要一窝蜂都在应对现实需求。评级呀、教学检查呀,当然都要应对,但还是要有“自己的园地”。最好有自己某一方面的专业爱好,能多少进入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有些发言权。你在这状态中,会有另外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可以不断接触学科前沿,让自己保持思想活力。“在状态中”很重要,这能帮助你克服职业性疲倦。

这不是不可能,举个例子来说说吧。

北大附中的程翔老师,在备课中发现高中语文练习题有一段《愚公谷》的译文有错,他找来《说苑》核实,居然发现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他就带着问题学,用四年业余时间译注《说苑》,自己苦心研究,不断和专家讨论,慢慢也就成了这方面的专家。现在他的译著正式出版。

他这几年很苦,自己做研究,还要教书、应对各种事务,但他有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有“自留地”,就充实多了,信心也增强了,虽然会很忙,但这种忙在相当程度上消解了职业性疲倦。

一个中小学老师有没有自己专门的学术研究,并不重要,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园地”,要有读书研究的习惯,把读书当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只是为了备课或某些职业的、功利的目的而读书,不是停留于“职业性阅读”,而是有比较自由超脱的阅读,在读书并接触人类智慧的过程中,去发现生活,体验世界,让自己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就能超越庸常的生活,摆脱职业性倦怠。

“自己的园地”不只是自己读书研究,也包括自己所营造的氛围。可以和本校本地区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师组成研修小组或读书会,也可以在网上组织博客群,总之要有“小圈子”,有交流学习的平台。

这可以彼此“取暖”,不但让研修活动常态化,还可以营造浓厚宜人的学术空气,切实提升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使大家感到生活更充实,不至于陷入那种无边无际的职业性倦怠。

4

这里特别给青年教师提些建议:没有必要把社会看成无可救药的大染缸,对社会问题要有分析,让自己心态正常一些,不是非此即彼,不当于事无补的“愤青”。

此外,要有读书计划,三年、五年或者十年,有个大致方向。最好能成为一个研究型的语文老师,甚至学者型的语文老师。这是值得鼓励的奋斗目标。“取法乎上”,给自己定位高一点,那么学习、教学、生活就有目标感,就更有意思。好的语文老师是不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的。

这又涉及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我认为不应把这种发展理解为适应课改,或者单纯的职业训练,要有比较长远的目标,因此,可行的中短期学习计划非常必要。

当然也要考虑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考级、职称晋升,但不要都是“直奔主题”,免得自己也卷入“应试教育”。培养专业兴趣与专业敏感很重要,是长期的事情。

还有,就是拓宽视野,不断更新知识,不满足于现炒现卖,立竿见影,或者只关注与目前教学可以挂钩的,而要在整体素质以及修养方面下工夫。所谓专业发展也是人生事业的发展,要有一点理想主义。

【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园地”】相关文章:

今年教师节流行自己做礼品

高考前家长要理解孩子的适当“脱线”

南京一批大咖校长 提前踩点高考改革“走班制”

高考临场发挥 考试多拿分的13个技巧汇总

清华新生开学第一课:做有理想的清华人

高考合批录取 高校要放下“身份标签”

2016高考“史上最严” 报名要采指纹

又一场“高考”报名开始了

教育部:做好综合治理“高考移民”工作

江西高考招生体育类录取增设一本 三本“摘帽”

网友关注

2011年海南大学三亚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广州体育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韩山师范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广东商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仰恩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惠州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南昌理工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徐州师范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淮阴师范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广州医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广东金融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广东培正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江西航空航天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广东嘉应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广东肇庆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南京财经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广东医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南京工业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闽南理工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1年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网友关注视频

2019高考数学全国2卷理科第16题视频讲解及答案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15集 高考填报志愿,想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推荐报这六所高校,不出错

励志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送给高考的莘莘学子,祝金榜题名!

【高考英语】七选五解析,不算太难

高中信息技术

这!就是专业 第31集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老师好:这大概是高考前所有班主任都会干的事,取消一切副课!

优秀!英语数学双满分,广西“最牛”高考状元730分刷新最高纪录

一边扔试卷一边玩摇滚?这个学校的高考减压方式,真是帅到没朋友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47集 高考志愿,令人头疼的数学系,才是专业万金油,毕业后机会多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教授的女高音高考曲目解析课程 第1集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为你讲解女高音高考曲目

高考英语作文分析2

2019 广西:帅气学霸高考730分 数学英语满分!

北京新闻 2019 5.9万余北京考生今日高考 语文试题鼓励创造性阅读与表达

这!就是专业 第20集 长沙理工大学—数据科学专业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479集 河南叛逆高考生,写下8000字批判作文,现状如何?

乾坤已定,组合解读2019高考数学全国3卷理科18题,你是黑马吗?

最新高考数学全国2第12题视频讲解及答案

初二辍学,3次高考落榜,如今却成为最成功的音乐人之一

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评比活动

amc传媒音乐影像 第一季 第600集 高中校长演唱《记忆花园》为高考学子助力打气

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评比活动

2019高考数学第四题技巧秒出答案

加油吧考生:2019高考咨询大直播 第43集 科学填报志愿 规划精彩人生

小品:马云被宋小宝调侃当年数学高考考一分!

体育大杂烩 第2217集 太厉害!马龙登上全国高考作文题

招办面对面 第2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高考语文全国2卷小说阅读解析

他高考作文仅得6分,总分428分,被985高校录取,却被导师拒绝!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28集 高考志愿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很一般,建议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