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资    源
  • 资    源
当前位置:查字典高考网>高考总复习>高考语文知识点>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100例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100例

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17-02-20

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现成语,有其整体意义。理解成语时要注意其意义的整体性,不要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为了夯实知识储备,提升判别能力,百分老师搜集了近年来全国各地数百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从中遴选出了以下100例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

安土重迁

错例: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分析: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往别处。往往被误解为:喜欢和重视迁移。

2

半青半黄

错例: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分析: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比喻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往往被误解为:脸色铁青,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3

百里挑一

错例: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度缺乏。

分析:一百个里挑一个,形容极为优秀、难得的人或物。往往被误解为:少之又少。

4

白头如新

错例: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分析:白头,指白发,形容长。新,指初认识。相交时间虽久,但互不知心还跟刚认识一样。指彼此交情不深。而例句将其误解为:友好到老。

5

不刊之论

错例:这篇文章内容粗俗,只有华丽的辞藻,竟然在报刊上发表,简直是不刊之论。

分析: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不刊是说不可更改)。而例句将其误解为:水平低而不能刊登的言论。

6

不寒而栗

错例: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分析:天气不寒冷而身体发抖,形容非常惊恐、害怕。往往被误解为:天气不寒冷而身体发抖。

7

不绝如缕

错例: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分析: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绝:断;缕:细线)。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往往被误解为:连续不断。

8

不名一文

错例:黄秋园先生身后画名如日中天。谁能想象得到他生前在画坛不名一文,只是南昌市银行的一位普通员工呢?

分析:连一文钱也没有(名:占有),形容极为贫困。往往被误解为:不出名,没有名声。

9

不忍卒读

错例:在“文化大革命”岁月,报纸谎话、空话、假话、大话连篇,令人不忍卒读。

分析: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令人涕泪满面。容易误解为:文章枯燥乏味而使人不想读。

10

不以为然

错例:对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有的同学不以为然,从长远的观点看,是要吃大亏的。

分析: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多含轻视意。而上句误解为:不在意。

11

不孚众望

错例: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球场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分析:指没有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而上句误解为: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12

不赞一词

错例:尽管他在这次比赛中表现出色,但教练不仅不赞一词,还总铁青着脸,这使他感到很是意外和失望。

分析: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赞:添加)。也指一言不发。例句误将“赞”理解为“赞扬”,将该成语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13

不堪设想

错例: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分析: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此处把它误解为“不可想象,不可理解”的意思了。

14

不足为训

错例: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分析: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训:准则)。往往被误解为:不足以成为教训。

15

不足挂齿

错例: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

分析:表示不值得一提,含轻视或自谦之意。往往被误解为:数量太少。

16

不知所云

错例: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分析: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容易误解为:听话人听不懂。

17

侧目而视

错例:即使得了冠军,也不能对同伴侧目而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分析:指斜着眼看。表示敬畏、憎恨、愤怒或鄙视的感情。不能将其误解为:骄傲自满或仰慕对方。

18

曾几何时

错例: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风而走。他们忘了,曾几何时,自己对这些现象又是何等咬牙切齿。

分析: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例句错误地理解为:在很久以前。

19

差强人意

错例: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

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分析: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往往将其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0

长此以往

错例:以前,有些西方国家对恐怖分子采取纵容甚至包庇的态度,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如今恐怖袭击越演越烈之势。

分析:老是这样下去,只用于不好的情况,而且不能用来追述过去的事。

21

春意阑珊

错例: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分析:春天就要过去了(阑珊:将尽,将衰)。往往被误解为:春意正浓。

22

触目惊心

错例:杂技演员在空中飘来荡去,潇洒自如,一个个惊险刺激的动作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分析:也作“怵目惊心”,意思是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多含贬义。而上句误解为:看到惊险刺激的动作而惊心动魄。

23

充耳不闻

错例:你的心神全部灌注在呼吸上,连近身的声音也都充耳不闻。

分析: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能理解为:听不见。

24

大快人心

错例:最近,老王的女儿考上了公务员,儿子考上了大学,下岗的妻子也找到了工作。老王乐得合不拢嘴:这真是大快人心啊!

分析: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于“一般的好事”。

25

大方之家

错例: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分析:泛指见多识广,学问深厚的人。不能理解为:大方的人。

26

得意忘言

错例:听到女儿考上重点大学的好消息,老李竟手舞足蹈,得意忘言。

分析: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不能理解为:高兴得忘了要说的话。

27

登堂入室

错例:盗贼翻过围墙,撬开窗户,径直登堂入室,盗走了大量金银首饰和现金。

分析:比喻学识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境界。不能误解为:进入厅堂房屋之中。

28

对簿公堂

错例:双方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执,应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平心静气的解决,但是由于受了坏人的挑拨,最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分析: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公堂上接受审问。不能误解为:双方打官司。

29

豆蔻年华

错例: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分析:指女子十三四岁时(豆蔻:一种草本植物)。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30

耳提面命

错例: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

分析:出自《诗经大雅抑》:“匪命面之,言提其耳。”意思是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叮嘱。后来用“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这里把这个成语误解为“当面诉说”的意思了。

31

风声鹤唳

错例: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分析:指溃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而上句误解为:声音悦耳动听。

32

付之一笑

错例:获得市三好学生称号的王芳,从市领导手上接过奖牌,热泪盈眶,对着台下付之一笑,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分析: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不能误解为:对着别人微微一笑。

33

高山仰止

错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分析:高尚的道德使人向往。往往误解为:仰望高山因害怕而停止攀登。

35

高山流水

错例:雨过天晴,我们站在山崖边欣赏着高山流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分析:《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也比喻知音或知已。往往只看字面将其误解为:高山和流水。

35

功高不赏

错例:此时韩信的贡献已无人可比,刘邦对他却功高不赏,这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了。

分析:功劳极大,无法赏赐,形容功劳之大(不赏:无法奖赏)。而例句却将其中的“不赏”误解为“不奖赏”之意了。

36

功败垂成

错例: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分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垂:接近,快要)。多含有惋惜之意。例句只看字面把意思理解为:成功或者失败。

37

涣然冰释

错例: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分析:像冰遇热消融一般(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容易误解为:冰雪融化。

38

祸起萧墙

错例: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重大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分析:出自《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后用“祸起萧墙”指事端或祸端发生在照壁里面(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比喻祸害产生于内部。例句将其误解为:事故从墙壁产生。

39

火中取栗

错例: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分析: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丹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不能误解为:冒着危险做事,勇气可嘉或者收取渔翁之利。

40

毁家纾难

错例:近年来,中东局部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分析: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句中将其错解成为:毁家的灾难。

41

海外奇谈

错例:出国考察回来之后,袁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许多异域风情和海外奇谈,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讲课内容。

分析:指没有根据的、稀奇古怪的谈论或传说。往往将其误解为:奇异之事。

42

间不容发

错例:近段时间,“超级女生”在全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那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真可以用间不容发来形容。

分析: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不是“形容距离小”。

43

见微知著

错例: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

分析: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和问题的实质(微:小,指事物微小的迹象;著:显明,指事物的发展)。句中误将该成语理解为:无微不至。

44

江河日下

错例: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分析: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例句将其误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45

噤若寒蝉

错例: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分析: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就像秋天不叫的蝉(噤:闭口不言)。而上句误解为:冻得受不了。

46

紧锣密鼓

错例:伴随着穆沙拉夫的强硬态度,巴方的军事行动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分析:比喻事前紧张的舆论准备工作。常错误地把它理解为:行动正在紧张的进行。

47

久假不归

错例: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分析:长期借去,不归还(假,读jiǎ,意思是“借”;归:归还)。常被误解为:休很久的假期,不去上班。

48

慷慨解囊

错例: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分析: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这个成语的意义指向为“助人”,而非“为己”。此处把它误解为“大方地掏出钱来消费”的意思了。

49

良莠不齐

错例: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

分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例句将其误解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50

临危授命

错例:最近,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中央军委临危授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战斗,谱写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新篇章。

分析:指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常被误解为:在危亡关头下达命令。

51

屡试不爽

错例:为了明天的实验测试能顺利过关,他已将要做的实验做了很多次了,可屡试不爽。

分析: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往往将其误解为:多次实验都不成功。

52

马革裹尸

错例: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

分析: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往往将其误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没有。

53

美轮美奂

错例: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轮:高大;奂:众多)。例句却将其误解为“美好”之意了。

54

明日黄花

错例:老校长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分析:这个成语原出自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以后人们便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资讯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沿用至今。例句将其误解为:未来的花朵

55

名正言顺

错例: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分析: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例句误解为:说法与实际情况相符。

56

目无全牛

错例: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错误的。

分析:语出《庄子养生主》,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以比喻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境界。这个成语是个褒义词,不能误用作贬义词。例句将其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

57

目不窥园

错例:做人要正派,喜欢探索他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因而要做到目不窥园。

分析: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目不窥园”(见于《汉书董仲舒传》)后世用“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例句将其误解为:眼睛不窥视他人的园子。

58

拍手称快

错例: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分析: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只是照字面理解为“拍着手喊快”,没有意识到“多指仇恨得到消除”,自然用错了。

59

萍水相逢

错例:他们俩分别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分析: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例句将其误解为:相逢或碰面。

60

巧夺天工

错例: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分析: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夺:胜过),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61

期期艾艾

错例:自负的他怎么也没想到,那年高考,期期艾艾盼来的竟然是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分析:汉代周昌口吃,有一次跟汉高祖争论一件事,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见于《世说新语言语》)。后来用“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说话不利索。例句将其误解为:焦急期盼。

62

七月流火

错例:高考提前一个月进行,使莘莘学子从七月流火的最炎热的日子里解脱出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考生的关怀。

分析:指天气渐渐转凉。例句将其误解为:天气炎热。

63

曲尽其妙

错例:粤剧名宿陈非侬不但善于表演人物的内心情感,在唱功上也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曲尽其妙。他的念白功夫尤其独到,往往在“打引”上场后,几句诗白便具有摄人心魄的魅力。

分析:委婉地将事物的妙处生动细致地表现出来(曲:委婉)。例句却将其误解为“唱曲”之意了。

64

如水投石

错例:他的提案有充足的事实依据,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呼声,如水投石,代表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分析:像水泼向石头上,点滴不入。比喻听而不闻或言论毫无效果。这里错解为:石头投入水中,击起无穷波浪,形容反映强烈。

65

如履薄冰

错例: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分析:指做事小心谨慎。这里误解为:危险。

66

三人成虎

错例: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分析: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多被人误解为:只要团结合作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67

三年之艾

错例:张老师向校长恳求说:“这次机会对我来说实在太难得了,一旦失去,将给我留下三年之艾,甚至遗恨终生。”

分析:指事先早作准备。例句将其误解为:三年的悔恨。

68

三姑六婆

错例:每次碰到那些三姑六婆之类的老一辈人,总要听他们唠叨,今天还不又是这样?说谁家的闺女好,要给我介绍对象,虽然烦得不得了,嘴上还是得答应,唉,真拿她们没办法。

分析: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

药婆、稳婆。旧社会里三姑六婆往往借着这类身份干坏事,因此通常用“三姑六婆”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例句将其误解为:姑姑、外婆之类的长辈。

69

上下其手

错例:那位大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兴之所至,眉飞色舞,上下其手。

分析:比喻暗中勾结,玩弄手法,串通作弊。例句将其误解为:频繁做手势。

70

上行下效

错例:只有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分析: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指跟着干坏事,贬义。不能理解为褒义。

71

身无长物

错例:听说此次软件开发大赛强手如林,王刚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的基本技能虽然过硬,但身无长物,如何取胜。

分析: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72

生吞活剥

错例:这些曾经认为李明会给他们带来福音的人们,都怒气冲冲看着李明,恨不得把他生吞活剥,以解被骗之误。

分析: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不能理解为:狼吞虎咽地吃东西或残忍地报复某人。

73

师心自用

错例: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分析: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容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74

石破天惊

错例: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分析: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75

始作俑者

错例: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分析: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见于《孟子梁惠王上》)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是个贬义词,上句中仅仅将它理解为“第一个”,显然是不当的。

76

首当其冲

错例: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分析: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能误解为:冲在最前面或者首要的。

77

弹冠相庆

错例: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分析: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78

叹为观止

错例:工商行政部门在这次打假行动中,共没收了三卡车假货,从假百货到假食品无所不有,令人叹为观止。

分析:形容赞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而上句误解为:令人吃惊。

79

危言危行

错例: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分析: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正直)。褒义词。往往将其误解为:散布危险言论,做危险之事。

80

万人空巷

错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分析: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到了大街上。形容盛大的集会或新事物把许多的人都吸引出来了。常被人误解为:指巷子里静悄悄的,空无一人。

81

望其项背

错例: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分析: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不能误解为:比不上,差得远。

82

望洋兴叹

错例:“瓦良格”号这个海上巨无霸,不能走向海洋,只能望洋兴叹,不能不说是当代航母的一个悲剧。

分析: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不能误解为:望着大海发出感叹。

83

错例: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分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整体意思是指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往往将其误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84

五风十雨

错例:今年入夏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五风十雨,导致洪水泛滥,大量庄稼被淹没。

分析: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往往将其误解为:又刮风又下雨,风雨交加。

85

无所不至

错例:领导十分关心新员工的生活,对家人的就业、小孩的入学等问题都无所不至地一一过问,这令他们很感动。

分析:没有什么不去做。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它是个贬义词。这里把它误解为褒义的“无微不至”了。

86

无所不为

错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分析:它是一个贬义词,指没有不干的事情,什么坏事都干。可该词常被人误解为褒义词“什么都敢做”的意思。

87

无出其右

错例: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分析: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能超过他的(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往往将其误解为“没有比他更坏的”,这种误解主要是因为有人把“右”与“右倾”划等号,认为“右”就是不好。

88

细大不捐

错例: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分析:指兼收并蓄,小的大的都不舍弃(细:小;捐:舍弃)。例句将其误解为:什么都不捐献。

89

下车伊始

错例:为了做一名优秀歌手,她多次到北京拜师学习,每次下车伊始便直奔老师家,舍不得浪费一分钟。

分析:旧指新官刚到任(下车:指新官到任;伊始:开始)。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例句将其误解为:刚下车。

90

下里巴人

错例: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分析:“下里巴人”原本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民间流行的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在这里想当然的把它误解成了“平民百姓”或“下等人”。

91

胸无城府

错例: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

分析: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褒义。不能误解为:缺乏谋略。

92

休养生息

错例: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

分析: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这里把这个成语误解为“休息”的意思了。

93

寻章摘句

错例:为了写好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分析:读书时只摘记漂亮的词句,不深入研究;写作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不能误解为:引用书籍中的话语,材料。

94

一言九鼎

错例:他最看重诚信,总教育孩子要做个一言九鼎的人。

分析:说话有份量。不能误解为:守信用。

95

与人为善

错例: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动中也该提倡。

分析: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不能误解为:文明礼貌,和气待人。

96

炙手可热

错例: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分析:源于唐代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原义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比喻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使人不敢接近。显然例句把“炙手可热”误解成为热门、抢手之意。

97

振聋发聩

错例: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分析: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人。上句将其误解为:声音很大。

98

罪不容诛

错例:他不是有意的,况且他还不满十六周岁,我认为他罪不容诛。

分析: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例句却误解为“罪不至死”的意思。

99

坐地分赃

错例:这伙盗贼真是猖狂,竟然在犯罪现场坐地分赃,结果被及时赶到的警察全部擒获。

分析:(匪首、窝主等)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分到赃物。往往将其误解为:在犯罪现场分赃物。

100

作舍道边

错例:小张夫妇下岗后作舍道边,开了一家杂货店,生意还很不错。

分析:比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于成事。往往将其误解为:在道路边建造房屋。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100例】相关文章: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比喻句好处及分类

2017年高考文学常识基础大全汇总

高考语文复习:温家宝历年两会记者会引用古诗文

高考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一:科举教育

话题引文蕴含“宝藏” 学会“就地取宝”

2017高考语文古诗文情景默写专题训练(二)

高考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二:风俗礼仪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古代诗歌鉴赏(二)

高考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职官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知识整理

网友关注

2014年外语类保送生将成高校保送生主力军

北京大学2013年保送生考试 莫言散文成阅读材料

北京大学2013年保送生选拔录取结果查询公告

清华招办主任谈2014年奥赛保送资格取消后的高招制度变革

保送生和艺术特长生10月起陆续公布测试方案

2013年北京大学保送生面试 “网络问政”成考题

2013年北京语言大学十余个语种招收保送生

北京大学2013年8个小语种招生保送生42人

四川大学2013年保送生考试出现全英文的“IQ”测试题

中国科技大学2013年保送生招生政策有变化

天津7名奥赛选手与清华签订保送协议 15名学子推荐上北大

清华大学爱“偏才生” 保送生考试科类不受文理限制

中国科技大学已公布2013年保送生和少年班招生简章

高考保送资格锐减 疯狂奥赛能否刹车

山东高中生可自荐中科大 保送不成可参加自主招生

中国高考保送招生制度存废引发争议

清华2013保送生开始申请 可同时报名自主招生

兰州大学2013年保送生网上报名注意事项

天津:7名学生与签约清华签订保送协议

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保送生预录名单公示通知

清华大学2013年保送生考试笔试及面试时间

陕西:高考保送生也要参加2013年高考报名

清华2013保送生笔试不分文理科 报名截止于11月30日

2013年中国农业大学专长和优势决定保送生录取专业

解读清华大学2013年保送生选拔方式三大特点

浙江大学2013年保送生选拔测试题目很另类

北京大学2013年保送生招生仍以中学推荐为主

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保送生招生可选专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保送生面试将包含英语口语面试

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保送生招生可选专业

网友关注视频

美术联考用纸上海考试模拟试卷纸高考统考纸 4k水粉纸素描纸 速写纸卡纸美术模拟测试试卷纸 美术考试专用纸

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2卷理科第4题讲解及答案

高考帮:招办面对面 第55集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211集 此人高考数学考了0分,因作文写3句话被重点大学录取

北京新闻 2019 5.9万余北京考生今日高考 语文试题鼓励创造性阅读与表达

招办面对面 第76集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这!就是专业 第20集 长沙理工大学—数据科学专业

看懂图片,你也会做高考地理题,解析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4

乾坤已定,组合解读2019高考数学全国3卷理科18题,你是黑马吗?

优秀!英语数学双满分,广西“最牛”高考状元730分刷新最高纪录

女儿高考作文只得5分,怎料妈妈一听作文题目,瞬间懂了

高考作文:全国2卷 材料作文破题分析 2019高考助力

高考前必听的5首励志歌曲,《Dream it possible》最能鼓舞人心!

印度美术高考美术联考,考前培训班

amc传媒音乐影像 第一季 第600集 高中校长演唱《记忆花园》为高考学子助力打气

衍声高考琴行2019高本硕学生暑假音乐会 张俊瀚《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阿根廷舞曲》第三乐章

高考英语作文分析2

这!就是专业 第36集 河北经贸大学——数学专业

招办面对面 第2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凤凰县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会

这!就是专业 第1集 川农动物科学专业解读

他高考作文仅得6分,总分428分,被985高校录取,却被导师拒绝!

NBA流言收割机 第6集 神预测?高考数学试题暗示猛龙勇士4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15集 高考填报志愿,想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推荐报这六所高校,不出错

视频|上海高考作文: 寻找“中国味” 专家

初二辍学,3次高考落榜,如今却成为最成功的音乐人之一

这!就是专业 第47集 江苏理工学院

高中数学 107 高考如何秒杀数列

励志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送给高考的莘莘学子,祝金榜题名!

1000张学生用草稿纸考研专用免邮空白便宜薄演草演算纸白纸本书写纸批发打草a4大张实惠装18k高考数学草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