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资    源
  • 资    源
当前位置:查字典高考网>高考总复习>高考历史复习方法>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清单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清单

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16-11-23

【考点清单】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放在当时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背景下去分析,去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一次改革,成功的找出其理由,失败的分析其原因,注意全方位的分析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了解这些改革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模块学习内容要点:

1、梭伦改革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解析:梭伦改革是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对梭伦改革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的掌握和运用,是高考备考的重点。考生应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提高比较分析问题能力,此考点多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2、商鞅变法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解析:商鞅变法是一次较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注意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内容比较,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多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实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注意理解其把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为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着重掌握均田制及移风易俗对后世的影响。一般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4、王安石变法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解析: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解掌握其多个领域的改革内容及作用,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5、欧洲的宗教改革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解析:欧洲宗教改革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在意识形态中的反映,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之一,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斗争。重点掌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及作用,对比与达尔文改革的异同点。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解析:阿里改革是在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一场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开启了埃及的近代化。重点掌握其内容及作用,特别要在充分认识阿里改革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不要忽略其消极影响。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解析: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考点在对改革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的准确把握,注意与同时期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8、明治维新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解析: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了工业化、民主化历程,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重点掌握明治维新改革措施,注意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以提高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9、戊戌变法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解析: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近代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即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深入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准确认识社会性质对改革的影响,注意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异同点,善于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高频考点】

一、梭伦改革

1、梭伦改革的背景

①公元前8~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②工商业奴隶主的崛起,要求分享权利,实行改革。(改革的阶级基础)

③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改革。(政治前提)

2、梭伦改革的措施及其对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

措施 内容 影响

颁布‘解负令’ 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 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目的是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 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

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 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

设立公民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

3、梭伦改革的特点 “中庸”(“折中”的色彩)、“节制”、“公平”、“平等”

(1)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

(2)梭伦运用“中庸”原则调停和平衡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但两者的矛盾并未解决。

4、梭伦改革的性质 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5、梭伦改革的评价

(1)积极作用

①改革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为雅典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梭伦的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③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打破了享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2)局限性 他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的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它的民主政治实质上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①没有废除奴隶制。

②以财产资格来确定政治权利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移到雅典人民手中。

特别提示

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因此在改革中他主要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所以很多改革措施都带有折中的色彩,这使得他的改革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

二、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大背景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①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破坏,诸侯割据混战。

②经济: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改革变法的潮流。

③军事:战争频繁。

④文化:百家争鸣

商鞅变法的原因

①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2、商鞅变法的内容

措施 内容 影响

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废井田、开阡陌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统一度量衡 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 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普遍推行县制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制定秦律 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思想控制的文化改革 “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实质是文化专制

改革旧俗 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不仅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3、商鞅变法的特点

(1)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实现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3)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4、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

(1)顺应历史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

(2)商鞅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大无畏的精神。

(3)商鞅变法的内容深入人心。

(4)法家思想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派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扫除了变法的障碍。

(5)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以及对商鞅的支持重用是变法的后盾。

5、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①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②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6、商鞅变法的结果

①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③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7、商鞅变法性质 是一次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使秦国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8、商鞅变法评价

(1)积极影响:

①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发展地主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③壮大了军事力量;

④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

⑤它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消极影响:

①轻罪重罚,轻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的严酷,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

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特别提示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应该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目的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才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①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趋势

②社会危机(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导致各族人民起义,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政治上的腐败和经济上的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发生。宗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措施 内容 作用

前期

冯太后主持

重点

建新制 推行均田制,租调制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 ①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②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③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设立三长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整顿吏治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放; ①北魏吏治得到改善,②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汉化 迁都洛阳 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移风易俗 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并巩固北魏统治。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①改革深入到文化习俗等上层建筑方面,使他的改革能系列配套,比较全面。

②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

4、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和封建化趋势。

②措施得当,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前提环境。

③不仅进行经济改革,而且重视文化习俗上的改革。

④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改革能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并且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

⑤孝文帝个人的胆略和卓识使得改革可以顺利推进。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①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繁荣。

②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

③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6、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性质 自上而下的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

7、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

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1)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落后,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就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3)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将北方民族的融合推向高潮。

特别提示

注意运用联系和比较的学习方法,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既要把北魏孝文帝改革放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学习和思考,联系我国古代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从少数民族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这次改革的意义,又要在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基本内容的同时,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改革,比如与商鞅变法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认识这次改革的特点。

四、王安石变法

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①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起义频繁,阶级矛盾激化;

②宋朝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权。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③为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统治危机。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核心,进行改革。历史上将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④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

2、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①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②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①富国之法:为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主持制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②强兵之法:为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又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

③取士之法:王安石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的措施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4、王安石变法的败因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本身也摇摆不定等等。

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

5、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③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④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6、王安石变法的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封建地主阶级危机而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

7、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加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②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8、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针对的社会问题

①青苗法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高息盘剥百姓的社会现象。

②农田水利法针对战乱土地荒芜、水利失修的社会问题。

③免役法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权的社会现象。

④市易法和均输法针对大商人垄断市场的社会现象。

⑤方田均税法针对官僚和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社会问题。

9、结合今天的教育,认识王安石变法关于科举的措施中值得肯定之处。

(1)考试内容

①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而考查考生是否理解经义。

②联系实际:参加经义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

(2)遵循原则 择优录取。

特别提示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

五、欧洲的宗教改革

(一)欧洲的宗教改革概况

1、欧洲的宗教改革背景

①宗教:天主教会在西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宗教“异端”运动的出现。

②经济:近代资本主义因素逐渐产生,天主教会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③政治:民族主义观念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

④文化: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要求打破宗教桎梏。

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2、欧洲的宗教改革目的

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3、欧洲的宗教改革时间 16世纪。

4、欧洲的宗教改革内容

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

英国亨利八世的改革。

5、欧洲的宗教改革影响: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精神文化:

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6、欧洲的宗教改革实质

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背景

①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主要原因:罗马教迁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③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④目的:摆脱罗马教迁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内容

时间 1517年开始

经过 1、开始:“九十五条论纲”

时间:1517年

意义: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主张

内容 主张 评价

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3、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 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

6、建立本民族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影响

①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②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

③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三)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的背景

①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的内容

时间 1536年开始

内容 主张 评价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主张发财致富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6、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7、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神职人员选举产生)

8、建立政教合一政权(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使教会组织和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3、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的影响

教义更为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教会组织更为严密,很快传到法国、尼德兰、英国等国家。

4、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的作用

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②净化了社会风气;

③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④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⑤国际性影响广泛,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四)亨利八世、伊利莎白一世改革

时间 1532年开始,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

动机 建立作为王权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加强统治

导火线 亨利八世离婚案 实质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1、亨利八世、伊利莎白一世改革的背景

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③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④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推动。

2、亨利八世、伊利莎白一世改革的内容

①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②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③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

④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3、亨利八世、伊利莎白一世改革的特点

①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高首脑

②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4、亨利八世、伊利莎白一世改革的影响

①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

②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③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大多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④比较保守的,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后出现清教运动。

5、亨利八世、伊利莎白一世改革的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6、亨利八世、伊利莎白一世改革的结果 建立了不受罗马教会控制的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

7、亨利八世、伊利莎白一世改革的历史作用

①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②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③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教会纯洁运动

1、教会改革的目的 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为了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声威。

2、措施 革除内部弊端,惩治贪污腐化,维护天主教义,改组宗教裁判所,扩大惩治范围,创立耶稣会,成为反宗教改革的最重要工具。天主教会称上述措施为教会改革运动或者教会纯洁运动。

3、影响 这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恢复了天主教的部分势力,耶稣会在传教过程中一方面充当了殖民侵略的急先锋,一方面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六)宗教宽容

1、背景: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战争、教派纷争不断,有识之士要求实行宗教宽容政策。

2、概况: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诸侯签署和约,规定教随国定,这是欧洲第一个宗教宽容的和约;1598年,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敕令》,在基督教国家中第一次赋予每个人以信仰自由的权利。

特别提示

尽管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的起因、方式和目的不一样,但都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或者说罗马教廷的权威。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斗争。为了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没收罗马教会的财产和土地,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廉价教会”。这是一个根本点,其产生的影响也与这一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

①政局动荡:属于奥斯曼帝国行省的埃及,各种政治集团(马木路克、帕夏)争权夺利,战乱频仍。

②经济落后:埃及盛行包税制,沉重的剥削导致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③外部危机:18世纪末19世纪初,已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先后侵略埃及,埃及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

④条件具备: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建立。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1)经济方面

①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包税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②促进经济发展、

a、农业方面,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农作物新品种。

b、工业方面,大力发展官办工厂,初步建立民族工业。

(2)政治方面 确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建立了国务会议和咨议会,建立了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

(3)文化教育方面 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

(4)军事方面 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

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特点

①由于英法殖民者用枪炮打开了埃及的大门,穆罕默德•阿里的经济改革虽一开始就具有对外开放的特点,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开放又是非常有限的。首先,从埃及面临的外部环境看,由于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和相互争斗仍对埃及形成严重威胁,所以阿里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不得不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阿里在举借外债方面也始终非常谨慎,以避免外国的经济渗透。其次,从阿里改革本身浓厚的封建色彩和高度的集权性来看,由于政府对工业、农业、商业和外贸实行严格的垄断式控制,外国商品和资本难以大规模进入埃及。

②它是在保存封建农奴制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有近代化色彩,但其性质是封建性的。

③它涉及内容全面,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此虽有较大成效,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

阿里改革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潮流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但其改革是在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进行的改良运动,失败是必然的。

②主要原因

改革给人民带来灾难。为了对外战争,阿里不断征收重税,并强制人民参军,激化了阶级矛盾,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③欧洲列强的破坏 阿里帝国的建立,引起欧洲一些列强的嫉恨,他们想方设法破坏改革。

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影响

(1)积极影响:拉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使埃及成为亚非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国家。

①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结束了长期的混乱状态,实现了国家统一,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②经济上: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

③军事上:增强了军事实力,成为地中海东部最强大的国家,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④文教: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性:改革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

特加提示

阿里改革虽然发生在近代工业文明进程中,但却是一场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其实质作用在于加强埃及的封建统治抵御外来侵略,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可以说是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一次积极回应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变革,其改革结果和局限性是必然的。要充分认识埃及阿里改革的客观历史作用。

阿里的对外扩张的非正义性加剧了阿里政权的危机,专制性与扩张性是其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说明了民族独立、近代化才是当时进步的历史潮流。

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政治上 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主要) 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地骚动。从而引发农奴制的危机。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经济上 农奴制使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差距很大 农奴制给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自由劳动力短缺、工业资本缺乏、国内市场狭窄)俄国工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上 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新思潮的涌动,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出现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和知识分子的反沙皇斗争,促进人民的觉醒对俄国专制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军事上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直接原因) 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使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客观上加速了改革的步伐。

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

①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

②直接目的: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间

1861年3月3日(俄国2月19日),亚历山大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

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①宣布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②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加强了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④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

⑤地方自治选举产生: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城市建立城市杜马。(后两点内容不要求掌握)

5、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成功原因

①外部力量的推动: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进行改革

③俄国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使国家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

6、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积极影响: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不彻底性: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7、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1)进步性

①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革后很快出现农民分化,从而产生农业资本主义)

②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③也推动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

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人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歪,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总之: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局限性

原因:“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一方面,专制统治没有改变;另一方面,各地地主都竭力要在改革方案中只反映自己的最高利益。

具体表现:

①不彻底性: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使俄国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农奴制的大量残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保留。

②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③欺骗性: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而且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无法维持生计,只得重新佃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

局限影响:

①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特别不是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

②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

③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农民暴动和起义不断

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8、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特别提示

农奴制改革实质上为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八、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的背景

(1)幕府统治危机

①政治: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②经济:幕府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充分发展。

③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下级武士萌生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2)幕府高压政策激化了社会的内部矛盾,有志之士通过幕府改革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

(3)条件: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建立,改革条件的成熟。

2、明治维新的目的

巩固天皇新政权,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3、明治维新的内容

(1)政治

①废藩置县。

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③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2)经济

①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③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经验,推进殖产兴业。

④突出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

⑤重视科技和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了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

(3)文化

①改革教育制度,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

②介绍西学,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③重视传播,发展资讯出版事业。

④改变社会习俗,提倡衣食住行的欧洲化。

(4)军事

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进行武士道教育,创办军事院校。

4、明治维新的结果

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5、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

(1)内部条件:①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②准备过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③内容: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2)外部条件: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6、明治维新的影响

(1)积极

①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②政治: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民主化。

③经济: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④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⑤国际地位: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渐成为强国。

(2)局限

①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②走上对外扩张之路,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7、明治维新的评价

(1)性质:天皇政府推行的旨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积极性: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它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改革的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局限性: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

①经济:领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

②政治: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③文化:藩阀推行的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国际: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对外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改革的局限性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战争的罪魁祸首。

8、明治维新的性质

为克服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而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

特别提示

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国内、国外共同因素作用的结果,相比于中国的洋务运动而言,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下进行的全面有效的改革,因而使日本在19世纪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自强运动中,成为惟一成功的国家。

九、戊戌变法

1、戊戌变法的背景

①民族危机: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②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2、戊戌变法的过程

(1)开始

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梁领导发动“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2)发展

创办报刊和学会:维新派创办了强学会(1895年)、保国会(1898年)等团体以及《中外纪闻》(1895年)、《时务报》(1895年)等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抢劫了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

①创办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当时《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湖南的改良派还办了《湘报》。

②组织学会: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后康又在上海组织了“强学会”, 1898年4月康有为发起建立保国会

③创办学堂:长沙就办了“时务学堂”

④上书请愿:1898年上清帝第五、六书

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启发了民智的作用;制造了舆论和组织了力量。在此基础上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维新运动勃然兴起。

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3)高潮

百日维新:

原因:1897年11月,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

各种力量推动:中国知识分子高涨的爱国热情,一些封疆大臣想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光绪皇帝不愿意做亡国之君,也想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自己能真正掌权

时间:1898年6月11日(定国是诏)--------9月21日(农历戊戌年)

内容 作用 局限

政治 颁布新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改革旧制:①改订律例

②裁撤冗员

③澄清吏治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原因)

经济 颁布新法:

①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②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③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改革旧制: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教 颁布新法:

①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②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③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④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改革旧制: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军事 颁布新法:

①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②添置船舰,扩建海军团

改革旧制:裁汰旧军 增强国防力量

3、戊戌变法的特点

(1)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军事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

(2)从宗旨上看:是要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渐进的变革中,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

(3)从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体现,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4)变法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4、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①客观上,封建顽固势力对新政的破坏和镇压。旧势力力量雄厚

②这场变法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较为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得很不充分(根本原因)。维新派不论在政治主张、方针策略,还是在组织程度上,都表现出软弱无力和政治上的不成熟

③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涉及农民问题,也就不可能发动广大群众,使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他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是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的。这就使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

另外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变法采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和自上而下的方式;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等等,也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5、戊戌变法的影响

(1)积极

①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②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2)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坎坷。

6、戊戌变法的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从背景和条件来看: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新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其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因而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

(2)从纲领和内容来看: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要求光绪帝仿效日本、俄国的改革进行变法,从而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光绪帝在变法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尤其是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适应了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

(3)从手段和形式来看:变法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4)从领导力量上看:领导这次运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特别提示

中国的戊戌变法是在中国社会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前提下,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具有无法克服的软弱性、妥协性,他们只能采取改良的办法,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并且脱离了人民群众,其变法失败具有必然性,这也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行不通的。

十、纵横比较

1、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比较

2、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比较

3、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

(1)相同:①两次改革都有富国强兵的目的。②两次改革都涉及了对权贵利益的限制;商鞅变法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梭伦改革主张按财产划分等级,打击旧贵族的特权。③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强塞=

(2)不同:①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革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改革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②两者的性质不同。梭伦改革是一次奴隶主阶级的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③两次改革的特点不同。梭伦改革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有着调和、折中的特点;商鞅变法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革较为彻底,是一次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变革。④两次改革的结果与影响不同。梭伦改革不但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激起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但却为雅典走上民主政治道路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成功了,确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为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4、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明治维新的比较

(1)相同之处:①所处时代: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②国内背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③方式: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④主观目的相同:都存在、保留和维护了君主及其统治。⑤客观效果: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⑥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⑦结果:都成功了,但都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残余且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尤其是对中国的侵略扩张。

(2)不同之处:①面临的国际环境:俄国没有遭受外国的侵略,日本则受到了外国的侵略。②清除障碍的激烈程度:日本要激烈一些,爆发了推翻幕府的武装斗争。③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成为亚洲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俄国改革不彻底,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5、比较加尔文和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1)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2)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6、比较马丁•路德教一加尔文教的异同

(1)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2)异:①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②加尔文教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7、比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俄国农奴制改革

(1)相同点:①背景: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改革前国家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②领导者:改革都是由封建统治阶级主持的。③结果: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④阻力:都受到来自旧势力的强大阻力。

(2)不同点:①性质:阿里改革并没有改变生产关系,所以其性质为封建性质的改革;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其性质是资本主义的改革。②结果:阿里改革失败;农奴制改革取得了成功。

8、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1)国际环境:①日本:当时列强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为主要目的,且列强在亚洲正集中主要精力侵略中国。②中国: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要求日益增长,在中国,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不会允许中国走上自强之路。

(2)国内环境:①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充分。②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3)思想文化:①日本: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②中国: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4)领导力量:①日本: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②中国: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力量弱小。

(5)改革途径:①日本: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了明治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②中国: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清单】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名师讲座 答选考题三类考生有侧重

09年高考复习:历史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之京剧的形成

高考历史试题点评:引领课改 凸现能力

08高考历史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最有效的五种记忆方法

2015年各地历史高考备考建议

2015年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学习中的常见障碍及对策

2011备考策略:牢记历史大事件的妙方

网友关注

没有北京户口怎么办 外来生如何应对高考困境

看过就能避免:高考报考时常犯的十九个错误

北京“绿卡”学生高考无门 5年前政策难落实

理科高考状元经验谈:高考复习的“六要六忌”

北京接收非本地生源本科毕业生 紧缺专业公布

部分港校确定上调学费 奖学金数额也有所提高

清华保送生:高考学习其实是分阶段的马拉松

教育部:高二学生跳级参加高考次年予以禁考

三好学生高考前“失明”辍学一年 难忘读书梦

女孩将高考笔记整理出书 获利一万捐出五千

7所港校确定内地招生计划 4所港校学费上调

“90后”学生出奥数题 竟然难倒“80后”家教

不能说的秘密 92%的高分考生家长善用表扬

感人肺腑的北大学子:妈妈 我要上最好的大学

查字典高一数学精品公开课 “城乡华懋”现场

小语种提前进行招生考试:自信才能正常发挥

查字典高一数学精品公开课 高德教学点现场

副作用严重 家长千万别给孩子乱吃“聪明药”

高三故事:最后阶段我和儿子的斗争与反斗争

从英国血统到美国血统 看香港的大学和高考

高考状元贺鼎现身说法:问鼎清华 方法为赢

棒喝时代:只有研究型大学才能成世界一流吗?

2008年高考招生政策和考务管理7个方面有变化

2008年高考将建考生电子档案库 禁止擅自更改

快讯:香港大学医学院纳入08年内地招生计划

2008年艺考动态:考生四处赶场变得“麻木”

港校住宿管理模式:宿舍更像家 申请靠自己

美国高考拿满分考上耶鲁大学 才女学习有法宝

香港科大接受内地生报名 不能直接读一年级

帮您打听:北京高考最多能加多少分?

网友关注视频

高考英语作文分析2

探秘历史 第二季 第233集 考英语用来睡觉,结果仍是高考状元,如今她怎么样了?

老师好:这大概是高考前所有班主任都会干的事,取消一切副课!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教授的女高音高考曲目解析课程 第1集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为你讲解女高音高考曲目

2019高考数学第四题技巧秒出答案

2019 广西:帅气学霸高考730分 数学英语满分!

新闻早报 2019 高考前最后一课 合唱送给班主任

凤凰县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会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0集 高考前最后一只视频,山东王老师揭秘高考的秘密

盘点今年最难的高考数学题

【姜浩张超画室】

女儿高考作文只得5分,怎料妈妈一听作文题目,瞬间懂了

如何制作100万层的酥皮糕点?推算过程像数学高考题

广州早晨 2019 山西一高中班主任带学生骑行1800公里去上海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3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一)

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会

视频|上海高考作文: 寻找“中国味” 专家

这!就是专业 第43集 河北经贸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高考作文:全国2卷 材料作文破题分析 2019高考助力

高考帮:招办面对面 第55集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凤凰县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会

最新高考数学全国2第12题视频讲解及答案

乾坤已定,组合解读2019高考数学全国3卷理科18题,你是黑马吗?

视频|2019全国高考今日开考: 语文特级教师评析上海卷高考作文

amc传媒音乐影像 第一季 第598集 西安原创乐队走进英泰青卓 用音乐助力高考学子

高考帮:这!就是专业 第8集 安徽师范大学

高考同学看过来,难度系数三颗星的奥数1

你高考成绩高吗?这道题目怎能成立?高难度奥数,能不能把你难住

高考前必听的5首励志歌曲,《Dream it possible》最能鼓舞人心!

老外:外国理科高材生遇到中国数学高考,看到题目狂喊: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