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资    源
  • 资    源
当前位置:查字典高考网>高考资讯>综合资讯>多数受访者认为“污”文化会对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

多数受访者认为“污”文化会对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

来自:查字典高考网 2016-08-15

在网络上,“污”常用来描述容易引人遐想的事或物。当下,“污”文化在网络上兴起,许多明星在网络综艺节目上把“污”作为自己的标签,开“污”成为“圈粉”手段。网络用语中,有关“污”的词语也层出不穷。

近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5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53.7%的受访者偶尔使用“污”的词语或语言,9.6%的受访者经常使用。47.8%的受访者觉得身边“污”的人挺多。84.9%的受访者觉得“污”文化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

受访者中,00后占0.5%,90后占20.9%,80后占52.2%,70后占19.9%,60后占5.4%,50后占0.9%。男性占47.9%,女性占52.1%。

64.3%受访者会使用“污”的词语

调查中,54.7%的受访者了解什么是“污”,32.4%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11.5%的受访者不太了解,仅1.5%的受访者完全不了解。

有64.3%的受访者会使用“污”的词语,其中53.7%的受访者偶尔使用,9.6%的受访者经常使用。仅32.2%的受访者不使用。

家住浙江杭州的王槿(化名)是一名高中毕业生,她认为周围“污”的人很多,男生更多一点。“大家都已经成年了,好朋友聚会比较放松的时候,会‘污’一下”。

调查中,47.8%的受访者觉得身边“污”的人挺多,其中8.4%的受访者觉得非常多。37.3%的受访者觉得一般,12.4%的受访者觉得比较少,2.5%的受访者觉得非常少。

王槿发现,“污”的年龄越来越小,“好多小孩子懂的比我们都多。现在网络很发达,一些电视剧和节目都会很‘污’。这方面公众人物还是要注意引导”。

“污”文化在网上为什么这么风行?53.7%的受访者觉得是因为“污”文化本身能吸引人的兴趣,50.6%的受访者认为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行往往更开放,49.7%的受访者觉得是受一些文艺、娱乐作品的影响,48.0%的受访者认为一些营销者利用“污”来炒作,31.2%的受访者觉得一些明星起到了示范作用,25.8%的受访者认为是青年追赶时髦。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牛杰认为,“污”文化的流行,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对性的态度越来越开放,“但是目前我国国民的美育水平还不高,审美教育做得不够,很容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些通俗文化、娱乐文化,可能会比一些严肃文学、严肃戏剧更受欢迎”。

“不能说有一部分‘污’的内容出现,就说‘污’文化走红了。一些网络综艺节目的确有些‘污’的成分,但实际上也是在炒国外的冷饭,需要靠这些东西来吸引眼球。”牛杰说,“当下人们压力都很大,教育水平又没有跟上,审美体系没有搭建起来,喜欢一些‘污’的东西也不奇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教授邱建新认为,“污”文化的流行背后有经济利益存在。一些人通过制造这些“污”的东西,夺人眼球,成为网络红人,然后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这部分投机者的成本几乎为零,收益却很高。但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一开始可能是普通的视觉污染,但慢慢地就会变成一种精神污染。

84.9%受访者觉得“污”文化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

对于“污”文化,56.8%的受访者认为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需要加以管理,45.8%的受访者直言“污”文化会腐蚀青年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也有40.4%的受访者认为这是释放情感、解放天性,39.9%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

邱建新说,大众流行文化代表着大众的审美情趣,是市民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有多元化、平民化以及异质化的特点,但同时又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有合理和不合理的成分,一些低俗、媚俗的东西是我们要摒弃的。

邱建新指出,在青少年中,“污”文化的影响尤为严重,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一开始是一种流行,慢慢就会演化成时尚。青少年可能会用“污”的形式来进行攀比,影响青少年的纯洁性。

调查显示,84.9%的受访者觉得“污”文化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其中22.5%的受访者觉得一定会。13.7%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仅1.4%的受访者觉得不会。

邱建新认为,对于“污”文化,学校的教育、引导义不容辞,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不管是性教育,还是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说接受过相应的教育就不会“滑坡”。所以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首先是要切断‘污’文化制造者的利益链条,让他们不能再用这种方式获利。其次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和规范,用制度创新的形式来管理我们的文化市场”。

使青少年免遭“污”文化的影响,57.1%的受访者建议设立文艺、娱乐作品分级制度,53.0%的受访者认为父母要关心青少年的网络使用状况,47.8%的受访者建议做好青少年“性”教育工作,43.4%的受访者建议成年人要注意自身言行的影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高考网,我们将持续更新最近资讯。敬请期待!

【多数受访者认为“污”文化会对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相关文章:

广东10多所高校哈佛“抢人” 文理工商医都要

江西:44名免费师范生未履约 或被冻结人事档案

高考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很不利

清华招办主任谈“全国一张卷” 更加科学与公平

三亚今年4930人报名参加高考

河北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对家长送新生报到不妨多些理解

利用海南省本省假户籍报名今年高考27名考生被查处

山东: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33条”学生可休学创业

江苏新高考方案待批 部分高中将实行跑班制

网友关注

复读班鱼龙混杂 专家提醒选择复读班需谨慎

大学新生入学应该学会适应哪些新变化

高校学费多通过银行卡缴纳 大一新生应妥善保管

高招诈骗升级 考生如何避免陷入欺诈陷阱

父母如何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21条建议 帮助孩子迅速提升学习兴趣

录取通知书满天飞 谨防被“山寨院校”录取

一位离家出走的高三女生真实心态记录

北大儿子是这样炼成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警惕录取骗局:高二学生未参加高考却被录取

网上出售状元笔记 良莠不齐挑选需谨慎

独特家庭教育 让高一女生提前被美国名校录取

专家讲座:从根本上认识网瘾并战胜它

盘点国外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吃苦教育

识假须看“两书合一” 高考录取通知书不得代领

高三来临 家长应为孩子守护平和的心态

网校冒充名校发录取通知书 考生和家长要提防

高考就是分数的累积 要学会注重每一个“微利”

新高一家长必读:如何做好孩子的初高中衔接

需要孩子记住的十八条做人军规

学生家长应该知道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成功隔代家长应具备的十个特征

家长每天抽出10分钟与孩子沟通 更有利于高考

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恰当地自我定位

高考录取通知书“假货”频出 三招教你打假

李开复与学生家长分享教育孩子的四个建议

8月份家长须知:大学新生入学准备工作全攻略

山寨高考录取通知书频出 正规通知书以EMS投递

高考落榜 家长与孩子相互抱怨怎么办

家长经验分享:考高分的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网友关注视频

武汉美术高考

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评比活动

高中数学必修5 高考数列选填真题技巧秒杀讲解

凤凰县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会

高考同学看过来,难度系数三颗星的奥数1

这!就是专业 第1集 川农动物科学专业解读

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高考作文密训课 第3集 高考作文审题实操方法精讲(一)

这!就是专业 第18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良心推荐:2019高考数学全国3卷理科12题讲解,附答案

高中信息技术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47集 高考志愿,令人头疼的数学系,才是专业万金油,毕业后机会多

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评比活动

创艺第二届:2019届高考录取表彰大会暨“核桃音乐节”合影——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创艺

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会

高考帮:这!就是专业 第8集 安徽师范大学

小品:马云被宋小宝调侃当年数学高考考一分!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教授的女高音高考曲目解析课程 第1集 沈阳音乐学院郎亦农为你讲解女高音高考曲目

印度美术高考美术联考,考前培训班

爆笑班主任 第一季 第221集 高考结束学生有多疯狂?山东王老师疯狂吐槽

2019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第50集 天津市高考历史三年本科录取排名

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第15集 高考填报志愿,想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推荐报这六所高校,不出错

加油吧考生:2019高考咨询大直播 第43集 科学填报志愿 规划精彩人生

组合名师余老师在线讲解2019高考数学全国3卷理科16题

凤凰县高级中学高考试卷分析专题教研会

高考帮:招办面对面 第55集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儿子高考英语没考,上了西京交大,老爸忍不了:复读!上清华!

2019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广州早晨 2019 山西一高中班主任带学生骑行1800公里去上海

老外:外国理科高材生遇到中国数学高考,看到题目狂喊:NO!

2019高考语文全国2卷小说阅读解析